注重理论互融与实践渗透

(一)注重理论互融与实践渗透

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不是中医与西医的简单相加,而是理论上的互融与实践中的渗透,目的也不是要否定中西医“肝”与肝脏、“肝病”与肝脏疾病在概念和含义上的差异,而是要更深入地探索和发现二者在生理病理学方面的广泛的内在联系,从理论与实践的不同角度进行反复印证,充分认识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真正找到二者的互融点,进行理论的相互融合。只有如此,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中的许多理论问题才可能获得较为圆满的解决,理论和临床也才能结合得更为紧密。

中西医肝病理论的互融使我们认识到二者存在的广泛一致性、相近性和相关性,许多传统的中医治法与方药治疗现代医学肝脏疾病是适用的、可行的,这为我们进行宏观调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现代医学对肝病不同环节的治疗方法与中医理论也并不相悖,根据疾病的病情需要既可选用中医或西医治疗,又可先中后西或先西后中,也可中西并用。

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必须加强中西医临床实践的相互渗透与移植,在肝病治疗和调护的许多方面,都有互相借鉴的巨大空间。如在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上我们借鉴现代医学抗肝损伤的机制,就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适当选用具有减轻肝实质炎症的某些药物以增强疗效;我们知道五味子丙素需醇提才能发挥其降酶作用,就不在汤剂中应用;甘草可以造成水钠潴留,治疗腹水病人时就要避免应用,同时禁用某些具有肝脏毒性的药物如川楝子、半夏等,这样就减少了肝病用药的盲目性,使治疗与用药更为规范。近30年来,肝病新药研制大量借鉴了中医理论与经验,如根据中医活血化瘀理论研制的安络化纤丸、扶正化瘀胶囊等一系列抗肝纤维化的中药新药都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中西医相互渗透的过程中,要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如治疗脂肪肝就应将调节脂质代谢、减轻肝脏炎症及阻抑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作为切入点,目标明确,则收效更为快捷。而将肝病研究领域中中西医结合最有希望获得突破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攻关,如中药复方抗肝纤维化的研究已获得许多可喜的成果,研究前景广阔,以此为突破口则更有可能取得突破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