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方法的正确运用

(三)治疗方法的正确运用

1.中药复方辨证治疗

其基本原则应当是以肝损伤,ALT、AST升高为靶点,以减轻肝脏炎症促使ALT、AST复常为目标,以减轻相应的症状体征为辅助,这就要求在总结证候规律的基础上,确定相对固定的治法与方药,组方应在君臣佐使原则指导的前提下,适当参考药理学研究结论,以提高方药对肝损伤的针对性。其基本模式为:基本方(护肝降酶,以辨病为主)+适当的加减范围(改善症状和体征,以辨证为主),因为护肝治疗目标只有一个,因此,基本方应相对固定,也可设多个不同的基本方,以适应不同病因和病情。又因为症状体征往往因人而异,因此可灵活加减运用。这样主次分明,才有望收到较好的疗效。

2.关于防止护肝降酶药物停药后反跳与复发

如上所述,多数护肝降酶药物都有较高的反跳率,根据其反跳率高低排序依次为五味子制剂、甘草制剂、山豆根制剂、垂盆草制剂、水飞蓟制剂等。对降酶药的合理选用,对疗程的科学设定,对用量的循序递减都是防止反跳的有力措施,如联苯双脂一开始可用10粒/次,每日3次,一月后复查如ALT、AST复常,则可依次递减为每次8粒、6粒、4粒、2粒,每日3次;然后减为每次1粒,先每日3次,依次递减为每日1次、间日1次、每周2次,以上剂量各服2周,最后停药。再如甘利欣开始用150 mg(3支),用3周,ALT、AST复常后可减为100 mg(2支)用2周,50 mg(1支)用1周,复查ALT、AST仍正常,仍需服用甘利欣胶囊以巩固疗效。一般口服降酶中成药常规量一个月,ALT、AST复常后,改为1/2用量2周,1/3用量1周,以求巩固。当然以上纯属个人经验与看法,不一定就是最佳方案,但笔者始终认为这种递减用量的方法是防止反跳的有效措施,惜目前国内对疗程、递减用量和速率等均未形成共识。

3.关于针对病因的治疗

中医药护肝治疗的重要性已如前述,护肝治疗是为了解决各种病因导致的共性的肝损伤这一病理结果,最佳护肝疗效有时还离不开有效的病因治疗,如对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或酒精性肝损害的戒酒,药物性肝损害的及时停药,对糖尿病引起脂肪性肝损害则要有效地控制血糖等等,只有因果兼顾,标本同治,才会收到良好的护肝疗效。

护肝治疗是临床上绝大部分肝病患者必不可缺的治疗过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医药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也是不可替代的。对目前尚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需要经常从临床实践的角度去进行科学的观察与总结,从学术理论的高度去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以便发现规律、积累经验、完善方法,最终形成共识并制定出临床适用的护肝治疗常规,以造福于广大患者并适应于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的客观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