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本,西医治标

六、中医治本,西医治标

“中医治本,西医治标”是众多国人心中固有的思维定式,这一观点当然也是片面的和错误的。

治病求本原本是中医治病的重要理念,这当然是正确的。但是标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主要说明病变过程中主次矛盾的关系,如从总体而论,中医认为“人为本,病为标”,“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病因为本,证候为标”;西医从疾病概念出发,认为“病因为本,疾病为标”,“疾病为本,症状为标”等。因而中医就有扶正祛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等原则,而西医则有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之别。因此,中西医都是既治本,又治标的,这是疾病治疗对中西医共同的要求。

如果从疾病“病因为本,症状为标”而论,随着中医治疗目标从单纯中医病证转换到西医疾病,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对绝大部分西医疾病而言,在很多情况下恰恰是在治标的,这是因为辨证之证虽然也包含中医病因、病机、体质等众多因素,但主要反映的还是西医学之症状和体征,治法及方药也多半是针对这些疾病的症状和体征的,疗效也主要反映在止痛、消胀、退黄、退热、利尿、消肿、止咳、祛痰、平喘等症状和体征的改善上,解决的首先是“标”;当然,中医治疗有时也会标本兼顾,如益气消胀、养阴止咳、健脾化痰、固肾平喘等,都是标本兼治的范例。而西医学对疾病却往往首先是解除病因,如乙型肝炎出现黄疸,中医以黄疸论治,治以利胆退黄,西医则抗乙肝病毒治疗以祛除病因,黄疸是体征为标,乙肝病毒是病因为本,这不又恰恰是中医在治标,西医在治本吗?即使对中医以人为本、以病为标的理念和认识而言,西医在很多情况下也是以调整人体为主的,如支持疗法、营养医学等皆是以人为本,调整为先的。

可见在不同语境和坐标中,对标本会有不同理解,怎么能截然断定“中医治本,西医治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