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临床研究的几个主要环节
2025年08月10日
脂肪肝临床研究的几个主要环节
脂肪肝(fatty liver,FL)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内中性脂肪异常沉积为主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发生率有日渐增高趋势,据欧美学者统计,脂肪肝发病率占社会人口的10%,在肥胖和糖尿病患者中占50%,酗酒者中约占57.5%。我国成人脂肪肝发病率约在5%—9%,另有报道,约有20%—30%的肥胖儿童患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这已经引起医学界和国人的广泛关注。
正常人肝内脂肪含量一般仅占肝湿重的3%—5%,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对脂肪酸的摄取、合成增加和/或转运利用减少,会引起肝细胞内脂肪堆积,当脂肪含量超过肝湿重的5%或组织学上超过50%时,即形成脂肪肝。
引起脂肪肝的原因有很多,如营养失调、大量饮酒、糖尿病、感染、药物性肝损害、代谢及内分泌障碍等,其发病机制则涉及多个环节,如肝筛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氧应激及脂质过氧化损伤、缺氧的肝脏微循环障碍及遗传、免疫、激素等因素,最终导致脂肪代谢异常,肝脏合成与分解脂肪的动态平衡失调。脂肪肝诊断已无困难,因现代医学治疗方法仍较局限,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研究已成为脂肪肝研究的热点课题,在脂肪肝防治的各个环节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脂肪肝的辨证治疗目前大部分临床研究者多从痰、湿、浊、瘀等病因病机入手立法,积累了一些治疗经验,但由于临床证候与脂肪肝的病变程度并不必然相关,特别是很大一部分脂肪肝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体征,无证可辨,给中医用药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对于脂肪肝的中医临床研究除坚持辨证论治外,还要对本病总体发生发展的规律有所把握,这样才会方向明确、思路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