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古今医理汇通的桥梁

一、架构古今医理汇通的桥梁

架构古今汇通的桥梁是中医学术研究的重要路径之一,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中医学术诞生年代过于久远,如果以建构中医学理论框架和临床体系的《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问世为起始,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今天这些经典著作仍然作为中医学术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准绳。由于当前的社会和自然科学环境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中医学一方面必须继续遵循古老经典的要义,一方面又不得不接受现代医学的冲击和影响,从而形成巨大的学术反差。而今天中医学术生存和发展的真正意义是为当代社会服务,为现代疾病防治服务,从而发挥和体现中医学的当代价值。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没有古今医理的沟通和理论的衔接,是难以想象的。

其二,中医学术研究断代现象严重,在《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著作问世之后的一千多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医学有了巨大的发展,如临床学科框架的形成、临床体系的建构与完善、临床诊疗学内容的充实与丰富,特别是金元四大家及其学说和明清温病学派的建立等,都成为中医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正是历朝历代的学术发展才形成了中医学完整系统的理论和临床体系。但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这些经典著作形成之后漫长的中医学术发展历史和学术成就却少有关注甚至忽略了,中医学术发展的连续性被打断了,使古今中医理论和实践失去了自然的衔接与过渡,出现时代空白和断裂现象,由此加深了古今学术思想和理念的隔阂。

其三,中医经典义理深奥,语境古老,文字艰涩,给后世学习和传承带来很大困难。后世医家对经典著作的注解、释疑、补遗等无不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同一经文却会派生出两种以上完全相悖的观点和阐释来,究竟古人所思为何,所言又为何,往往使人难得要领。有些解读不过是揣度和推测而已,有的甚至违背原意。直到今天仍有人撰文批评历代《伤寒论》注释多半是误读仲景,断言温病学家架空仲景;更有著述认为中医所谓“邪正斗争”之说是误读经典的结果等等。可见中医经典意高难问,准确把握其理论要义并形成共识确非易事,而这也恰恰是中医学术研究的最大障碍之一。

架构古今医理汇通的桥梁,从整体理念和方法上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我们应该将中医学置于其诞生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认识和解读,既要认识其学术特色和优势,也要认识其缺陷与不足,我们要用穿越时空的视野和目光,对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体系进行完整、系统、准确的认知、领悟、解读和诠释,引领古老的中医学穿越时间的隧道,与现代社会、现代文明、现代科学进行沟通和对接。我们一定要充满古今医理汇通的理论自信,古往今来,人生于天地自然之间,四时之内,生命和健康的本质原本是一致的,现代人遇到的一些主要的健康问题和绝大部分疾病都是在古代就发生过的。因此,古人在实践中总结提炼而形成的经典理论今天仍然是适用的,也是完全可以与当代沟通并为当代人服务的。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传统中医学在适应当代社会的健康需求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传统中医理论也要与时俱进,也需要不断完善与发展,这就需要不断注入新的时代信息,同时进行古今医理的沟通与衔接,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其二,我们要特别关注中医学术发展的连续性,认真梳理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脉络,我们既要重视经典著作所建立的中医理论框架,也要重视历朝历代的学术创新、重视历代医学家的理论建树和经验积累,因为正是这漫长的中医学术发展进程印证、补充、完善了中医理论和实践,成为我们今天进行古今医理沟通和衔接的纽带。在中医学术研究中我们要坚决反对割断历史、无视发展的错误倾向。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和看待中医,我们既要勤求古训,也要融汇新知,更要把握好中医学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唯有如此,才能引领中医学术快速并持续发展。

其三,大道至简,正如《周易·系辞》所言:“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易简则天下之理得矣。”这句话是在极力推崇和提倡凡事凡学皆宜简易为之,中医学术研究尤应如此。要使中医学实现至简至易的目标,我们需解决好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凝练主题,化繁为简。中医学诞生年代久远,典籍浩如烟海,我们在赞叹中医学博大精深的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其科学主题不够凝练,有时一个简单的科学命题,往往会被层层叠叠的各种学说理论或论述所包绕,甚至演绎出互相对立的观点,使人难得要领。我们要对中医学和相关科学主题内容系统梳理、高度提炼、去伪存真、去虚留实、集中目标、直入主题,以保证中医学准确、真实、简洁、实用。中医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删繁就简而不是添枝加叶,要坚决反对故弄玄虚,把本来简单的医理复杂化、神秘化的错误倾向。第二,通俗解读,变深为浅。有人曾提出“中医现代化就是要让中医讲现代的话”,这一提法并非全无道理。我们要将古老抽象的中医理论简明化、通俗化,在对中医经典著作准确解读的基础上,用通俗简明的现代语言进行准确的表述,最终实现中医名词术语当代化,使中医的医理精髓易学易知,易于掌握,便于推广,从而更好地融入现代中医人心中,并成为指导中医学术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学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