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方法学有误区
2025年08月10日
(三)科研方法学有误区
科研是推动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一领域在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成果的同时,也还存在许多的方法学误区,主要表现在如千篇一律“拉郎配”,就是牵强地将病因病机、证候治法等一些中医病理概念与现代医学的某些客观元素如分子生物学微观指标进行“拉郎配”“强对应”,如将中医“疫毒”“瘀热”这样一些宏观的中医病理概念与西医肝纤维化HSC活化、ECM堆积等联系起来相提并论,并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宏观治法对这些微观指标进行干预,构想过于牵强、设计过于随意,这种固定单一的模式限制了创新性思维,难以产生高水平成果,得出的结论往往并无任何意义。再如课题设计盲目追求高起点、新指标,千方百计捕捉一些中西医根本不搭边的所谓新内容、新方法,似乎只有运用了信息技术、系统生物学技术,只有体现基因表达转录及蛋白组学等内容和指标才算是科研。纵观目前大部分科研项目,其模式大同小异,看似“高、新、尖”实则为空中楼阁,违背了中西医结合科研所应遵循的源之于临床,证之于实验,又返回临床,即临床—实验—临床的基本路径,缺乏理论过渡和实践基础,因此,虽然得出的结论往往是肯定的,但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却总是难如人意。
化解上述困扰与难题,消除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的理论障碍是我们每一位肝病学界同仁的神圣职责,我们要胸襟博大,目光高远,清醒地认识到中西医结合是两种医学体系并存所做出的必然选择,认识到中西医肝病理论体系在科学本质上的趋同性和方法学上的互补性,认识到只有中西医两种科学元素的汇聚与交融才能催生出创新性研究成果,这样才能使我们不必再一遍遍地重复和照搬国外研究的数据和图表,使我国肝病学术研究真正领先世界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