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肝脏血液循环

二、促进肝脏血液循环

肝脏正常的血液循环对维持肝脏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急性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大量坏死,引起肝小叶结构塌陷,肝窦内坏死碎片充斥,以致血流阻力增高;慢性肝炎,肿胀的肝细胞和新生的假小叶,以及纤维隔板形成等压迫肝窦,使肝脏的血液循环异常。一方面,血流减慢使各种炎症细胞易于附壁聚集,造成和加重局部的炎症反应,另一方面,缺血缺氧使肝细胞线粒体内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氧化型和还原型的比例下降,ATP酶受抑制,出现细胞内ATP耗竭和酸中毒,持续缺氧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上升,激活蛋白、脂质和DNA的降解,形成以小叶中央区为主的肝组织变性、坏死。因此,改善肝脏的供血供氧是抗肝损伤的重要环节之一。

血栓素(TXA2)是迄今所发现的最强的血小板聚集物和促血管收缩物质,而前列腺素(PGI2)是目前所知的最有效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物质和血管扩张物质,目前多从对TXA2/PGI2的干预来间接检测中药对肝血液循环的影响。孙沛毅等人的研究表明,以清热利湿、解毒退黄为大法组成的中药乙肝I号方可以明显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浆TXB2浓度,提高PGF1α浓度,改善肝组织血供,并与过氧化损伤的程度呈正比,说明乙肝I号方可以通过改善小鼠的血液循环,减少肝组织的损伤,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王醒等人的实验表明,由茵陈蒿汤和犀角地黄汤加减组成的茵陈犀角地黄注射液可以使D-氨基半乳糖造成的肝损伤小鼠体内TXB2浓度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并可以明显提高PGI2/TXB2的比值,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并因此通过改善肝脏的微循环达到抗肝损伤、防止肝衰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