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拾贝 镇海古塘古碶古桥古道》简介
《海天拾贝 镇海古塘古碶古桥古道》这本书是由.宁波市镇海区政协文史资科委员会编创作的,《海天拾贝 镇海古塘古碶古桥古道》共有103章节
1
《海天拾贝》编委会
主 任 胡祖友 副主任 严红霞 委 员 王爱银 周云霞 唐小明 唐斌源 林 伟 郑毓岚 胡白水 王晓晖 蔡菊香 项 杰 图 片 王晓晖等 1923年重...
2
序
悠悠甬江水,巍巍招宝山。千年镇海生于海、兴于海而又盛于海。古代镇海先后改名为望海、静海、定海,始终脱不了一个“海”字,因为她本来就是“海堧之地”。先民占尽了海上...
3
目录
目 录 《海天拾贝》编委会 序 古塘篇 第一章 千年沧桑后海塘 第一节 南宋始筑石海塘 第二节 洪武年间合城塘 第三节 清代改建夹层塘 第四节 民国绅商修海塘 ...
4
古塘篇
...
5
第一章 千年沧桑后海塘
后海塘位于古镇海之城北。 镇海古称浃口,秦汉时属句章东境,处东海岬角,三面环海。民国《镇海县志•山川》载:“海,环县之东南北,东接三韩、日本,南通闽广诸番,西北...
6
第一节 南宋始筑石海塘
后海塘始为土塘,南宋时始筑石塘。民国《镇海县志•水利》中载有林栗所撰《海塘记》。林栗,宋淳熙十六年(1189)三月知明州事。宋时分命京官出守列郡,称为权知某府或...
7
第二节 洪武年间合城塘
明代洪武至万历年间,后海塘之城与塘逐渐合二为一。此前与此后,古代镇海的城与海塘一直都在不断修补完善中。 旧城经元朝兵灾毁坏后,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千户王...
8
第三节 清代改建夹层塘
后海塘改建为夹层塘,当在清代。 清康熙、雍正年间,飓风、海啸频仍,海潮入城。史料上有关这方面的记载颇多:“康熙二十年,飓风坏城楼”“三十六年,知县唐鸿举设法修葺...
9
第四节 民国绅商修海塘
民国时期,有记载的规模较大的修塘行动共两次,皆因台风、暴雨、海潮泛滥造成海塘不同程度的损坏而发起。 据县志记载:民国十年(1921),风水为灾,崇邱、海晏、灵岩...
10
第二章 丛塘枕海水悠悠
千年镇海生于海、兴于海而又盛于海。海生明月,水系百利。海浪逐潮,水害黎民。先民占尽了海上人家的鱼盐之利,也尝够了近海的苦头,较内陆地域更重视水利。于是,海塘应时...
11
第一节 千年汉塘后成市
汉塘,位于甬江北岸。乾隆《镇海县志》称“汉堰”,为往来孔道,离镇海县城7.7千米,距宁波市中心8.5千米。 查阅历代史志,汉塘始建年月无从考证,传说建在汉朝。原...
12
第二节 和尚塘头沙河市
和尚塘头,其名字由来已难有实证。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施廷臣来定海任职,他以宣教郎为邑令。其勤恤民隐,于嘉定十五年(1222)和水军统制陈文率工役修筑石塘...
13
第三节 万弓塘河塘万弓
万弓塘,是镇海区境内一条南北贯通的海塘。它起自俞范路下,向北直至澥浦下岚山嘴,古即灵绪塘,长35里。此塘约始筑于明代后期,后被浪潮冲击倒坍。清康熙十五年(167...
14
第三章 江塘清水港塘浦
甬江被誉为宁波的“母亲河”,古称大浃江,是宁波市境内的入海河,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甬江得名于奉化江上形似覆钟的甬山,“甬”字也成为宁波市的简称。通常所说的甬江,...
15
第一节 南岸江塘跨两县
甬江南岸江塘跨两县,上游江塘属鄞县,下游江塘属镇海县,镇海南岸江塘起自鄞镇交界的江南乡墓孝陈村的钦肆房(亦称钦锡房),沿东北方向止于金鸡山麓,全长约10千米。明...
16
第二节 北岸古塘连三江
甬江北岸江塘,从招宝山麓到宁波城内三江口,全长约26千米,大致分三段。 第一段为城外江塘。明成化间筑外石江塘,自南薰门龙王堂至武宁门养济院边,原为泥塘,每当秋风...
17
第三节 白沙塘内变外滩
白沙江塘,嘉靖《定海县志》、乾隆《镇海县志》都有记载,在西管乡五都,塘长二里。白沙塘位于甬江上游,旧分上白沙、中白沙、下白沙,旧称宁波江北岸,为宁波府最繁华的地...
18
第四节 以浦命名清水塘
清水塘在东管乡三都,计长三里,塘以浦命名。清水浦村也以浦命名,位于镇海西南5.2千米。 历代县志记载,清水浦在东管乡三都一图,古传为湖,今湮废。前江神庙前池水一...
19
第四章 青史留名筑塘人
岁月匆匆,青史长留的一定是经得起历史长河荡涤的精华。镇海乃至整个浙东水利文化史上有诸多海塘、江塘、港塘、河塘,但依然存于世间甚至还在发挥作用的塘堤并不多。因为它...
20
第一节 黄恕献身曲汇塘
曲汇塘古村至今流传着黄公献身填塘的传说。澥浦北灵绪塘一带,在宋代属于靠海位置。南宋淳祐九年(1249),浙东转运使判官黄恕在牌门头一带抢修和尚塘时,和尚塘和新土...
21
第二节 唐叔翰筑后海塘
唐叔翰筑后海塘意义非凡,后海塘对于镇海浃口意义非凡。唐以后,镇海先后改名叫望海、静海、定海,改来改去,反正都没有摆脱一个“海”字,因为它本来就是“海堧之地”。根...
22
第三节 王梦弼筑夹石塘
王梦弼(1688—1755),字代言,又字惕庵,河南商丘人。清乾隆十一年(1746)由选贡任镇海知县。他操守廉洁又勇于任事,颇受百姓爱戴。他在镇海任职七载,创造...
23
第四节 周正祥誓修海塘
周正祥誓死修海塘,事在清道光年间。道光十七年(1837)七月二十四日,飓风大作,土塘、石塘溃决数百丈,漂溺田庐无数。邑商监生周正祥眼看家乡遭灾,甚为忧虑。决心修...
24
第五节 朱彬绳捐资筑塘
朱忠煜捐资筑塘同他的出身和涵养有关。朱忠煜,字彬绳,清监贡生五品衔、中书科中书,镇海县城著名耆宿、慈善家。在晚清至民国前期,长期担任镇海总商会总理。生平急公好义...
25
古碶篇
...
26
第一章 江南水乡碶堰多
对于碶堰,非浙东滨海之人不能知二者有别、别在何处,甚至不知碶堰为何物。生长于东海边的人家都离不开碶与堰。先不解释碶和堰,先来研读一下闸和坝。在浙东沿海地区,有坝...
27
第一节 镇海多少古碶堰
镇海西接陆地,东南北三面临海。甬江水将镇海分为两地,江南(今属北仑区)、江北各有水系。 江北水系因位于甬江以北而得名,全水系贯穿镇海、骆驼、庄市、汶溪、长石、河...
28
第二节 吴公关潮元恭筑
旧时化子闸位于现九龙湖长石村域内的安乐寺门前的三江口西侧。一座闸涉及两位古代于宁波任职的官员,实属罕见。吴公者,吴潜,南宋宝祐四年(1256)以观文殿大学士授沿...
29
第三节 中大河上贵胜堰
贵胜堰桥,位于骆驼城镇中街,南北向架设在中大河上。始建于清代,原为控制中大河上游水位的过船堰闸,传为贵驷桥刘氏所建。贵胜堰在骆驼桥集镇,和真正的骆驼桥相毗邻。同...
30
第四节 招宝山下王家碶
王家碶建于五代,宋元时期尚存。民国《镇海县志》载:“东门浦碶,旧名王家碶,坐落东城门外之候涛山下(即今招宝山麓下),自五代置县建城以来,迄于宋元,相继不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