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浦命名清水塘

第四节 以浦命名清水塘

清水塘在东管乡三都,计长三里,塘以浦命名。清水浦村也以浦命名,位于镇海西南5.2千米。

历代县志记载,清水浦在东管乡三都一图,古传为湖,今湮废。前江神庙前池水一泓,乡人指为浦之遗迹。浦为前大河流入甬江之咽口,河水常年滞于浦内,然后溢入甬江,故浦水常清,因名。

清水浦村,宋时就设有驿铺,旧时公文经驿夫传递,驿夫分为步递、马递、急递。步递、马递仅传递一般文书,军事文书由急递传送。急递规定每昼夜行500千米以上,风雨无阻,铺骑疾驰,白天鸣铃,晚间举火。当时,镇海有驿铺五处:一、济川馆,在县治南三十步,旧名利涉馆,崇宁三年(1104)毁于火。绍兴八年(1138),县令章汝翼重建,改名济川。淳熙初,县令唐铨重修,久而圮。嘉定元年(1208)三月,县令赵奇夫重建,易亭曰馆。崔端学继之,始落成。二、西门铺,位于县城南,南至清水浦25里,北至县治5里。三、清水铺置于清水坊前,南至鄞县桃花铺35里。四、河头铺设在育王河头,西至鄞县桃花铺55里,东至芦浦铺50里。五、芦浦铺位于穿山碶,东渡海至昌国。

清水浦村旧有堰,在前江神庙前,是堰外江内河中夹一浦,塘堰两条形如缺月,堪舆家谓之“金钩钓月地”,看似风水宝地,其实灾害不少。雍正二年(1724)海啸,堤防溃圮,禾麦尽灾。由于外塘单薄,内堰低洼,或致潮冲,或致水淹,农户颗粒无收。

清水浦村的上游有拗猛江、鹭林江。史载,拗猛江“自大浃口至鄞江水道本直注,至马嘴汇成拗,拗至三官堂,始西接鄞江,潮流甚猛,故名”。其实拗猛江、鹭林江系同一江。现代人易混淆鹭林与路林,其实路林是大地名,在南宋开庆《四明续志》中就有记载,明天顺《宁波郡志》、清雍正《宁波府志》均有记载。而鹭林是小地名,在乾隆《镇海县志》中首次出现。

清水浦道头设渡口,达江南梅墟。因拗猛江水流湍急,以一叶孤舟在大江中搏风斗浪,随时都有可能被江潮吞噬。为保出入平安,中街建有一座“前江神庙”,庙前有一个放生池,条石所垒,长约五丈,宽约三丈。庙门上写有一副对联,上联为“福慧庄严成无上道”,下联是“慈悲广大度有缘人”。一位文官装束的神像坐在庙内中位。一位俞姓村民介绍,这位老爷菩萨是来镇海做官的,卸职后就定居下来,他有五位兄弟,一起在周边村落安居。“老爷菩萨”是老大,水琚王村的“后江神庙”供的神主是他的弟弟。然据民国《镇海县志》记载:“前江神庙”“后江神庙”所供的是同一位神主,汉时曾被敕封为“司水利为六堡土谷神”,确实姓名不详,估计是周边村民为求不受江潮困扰所供。

前江神庙为重檐歇山顶,前后双步梁抬式结构,朱椽筒瓦,屋脊高耸,正脊中悬光环铜镜,两端置龙头形琉璃鸱吻。殿内飞龙绕柱,江神坐在龙身上,一手抓龙角,一手指天,寓意他是天上派下的江神,在此巡逻,保百姓平安。每到节日时,船家拿祭品供奉江神,摆渡人也要到庙里祈祷。人们把对大江的敬畏、对船安人健的企盼和对丰收的渴望,都寄托在对神灵的虔诚膜拜上。新中国成立前,前江神庙每年元宵节、七月半都要进行放焰口、踏高跷、看戏文等活动,吸引周边的村民前来观赏。

清水浦河道里曾出土两块碑,为清光绪十四年(1888)三月所立的“以垂永远”碑和清同治四年(1865)十一月所立的“勒石永禁”碑。两块碑上分别记载“前江神庙”庙产开列情况和清水浦滩涂公约管理规定,据说曾经立在“前江神庙”前。

清水浦建码头至今已有百年,历经兴衰。1940年7月17日,日本侵略者在镇海江南老鼠山登陆,对手无寸铁的镇海人民施以暴行。日舰、日机狂轰滥炸,使得无数平民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1940年8月19日,日机在清水浦投扔炸弹、燃烧弹,大火历久不熄,烧毁了上百间房屋,使得清水浦老街一度衰落。抗战胜利后,清水浦商业逐渐恢复,集市又一次兴旺起来。外地各行各业手艺人纷纷来此谋生。因交通便利,群众基础较好,清水浦一度成为当时革命联络根据地重镇,曾是三五支队的活动据点。镇海即将解放前,前江神庙庙内曾有用石灰水书写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蒋介石!”的标语,镇海人民为解放镇海而大声疾呼。

1949年4月,国民党长江部队残部败退,解放军一路追击,至清水浦驻守,在获知国民党飞机将从舟山、大榭向清水浦方向飞来轰炸的消息,提早撤离。但国民党为阻止解放军渡海作战,捣毁附近的船只,疯狂向清水浦段行驶的小火轮扫射,一位船长遇害,多位乘客遇难。两天后,国民党飞机再次轰炸清水浦村,导致村民死伤十余人,房屋被毁几十间,清水浦再次衰落。

清水浦水陆交通便利,民国初建有轮船码头,定、沈、甬、镇班轮停靠于此。道头设有渡口,渡船达江南梅墟。有内河航船通往江北诸乡。集镇内有街一条,街沿江而建,分为东街、西街。旧时有渔行、木行、日用百货店,市肆兴旺。抗日战争时一度衰落。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集镇渐兴,粮站、供销社、信用社、烟酒百货店、收购站、生产资料商店陆续兴建。附近的渡驾桥、五里牌等村村民也经常来清水浦买米、柴、煤球等日用品,或到清水浦某地看露天电影。据村民说,那时如果走得累了,可在路旁的社亭歇脚,吹吹凉风消除疲劳。渴了,捧上月亮槽清泉,让甘甜的泉水清凉喉咙。可惜的是,随着村落的拓展,社亭、月亮槽都已消失殆尽。

《宁波市镇海区地名志》载:“(外王)村系王姓始居,地处官塘路之外,故名。王姓于清末自余姚(今慈溪)迁此,筑江塘围地植棉,因焉成村。(外顾)位于临江南1.7公里,清水浦东0.2公里,北依镇宁路,南临宁波海洋渔业基地。33户,70人。顾姓始居,村处塘路之外,故称外顾。清乾隆初,顾氏祖先兄弟二人,自新碶头迁此定居。”上述两村,旧为甬江滩涂。

清水浦村走出了上海滩国货大王王性尧(1905—1968)。20世纪30年代初,面对日寇侵略,上海掀起提倡国货、抵制日本经济侵略的运动。王性尧先后在上海成立中国国货公司、国货介绍所全国联合办事处、中国国货联营公司,在全国各大城市成立分公司,在国货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王性尧历任上海市工商联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民建上海市常务委员等职,当选为第一至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至五届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至四届上海市政协委员、常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