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祥誓修海塘
周正祥誓死修海塘,事在清道光年间。道光十七年(1837)七月二十四日,飓风大作,土塘、石塘溃决数百丈,漂溺田庐无数。邑商监生周正祥眼看家乡遭灾,甚为忧虑。决心修复海塘以保家乡,他与弟周恒及邑绅黄溥、谢铮贤、金思维等八十余人,上书邑令,转呈省、台拨公款修塘。但是当时的闽浙总督钟祥对周正祥等人修筑海塘的爱国爱乡之心,不但不加鼓励,反而斥其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以“拨公款如此便当,朝廷岂能随意批准?”为借口百般阻拦。
道光二十三年(1843)八月初八日,飓风再次横扫海塘全线,海塘冲坍甚广。适逢新总督刘韵珂等许多官员来镇阅兵,周正祥召集绅士、富商数十人商议,认为不要错过这次机会,联名呈文报总督、府、台、藩、抚等官员,求其募资修塘,总督许之。正祥带头出资,殷商响应。有了资金,大家商议修塘方案。部分人员提出放弃要冲险区(即塘之东端巾子山一带),退后数百步,重建新塘。正祥提出塘后村舍甚多,于民不利。众议认为照顾大局,任其沉溺,正祥独言不可,坚持在原址修塘。此后,有些富商袖手旁观,不出资款。由于经费不足,塘工不及十分之三,不得已停工,正祥深感不安。
当时周正祥的侄子周和赴京会试,周正祥拜托侄子,以镇邑海塘利害关系,详告侍郎邵灿。邵灿热心于民,当即去函浙江巡抚梁宝常,请其上奏朝廷拨款修塘。道光二十八年(1848)夏,大宪奉谕旨准予拨国库银七万三千余两。周正祥非常高兴,大兴工役,日夜操劳,与民工同甘苦,专心施工督役。工未及半,一些存心不良的官员、富商散布流言蜚语,恶意侮辱周正样,说范家村北面塘外尚有护沙,不需改建石塘,浪费国银,又诬谤正祥假公肥私而诉于大吏,海塘修缮工程被迫停工。
当时的宁波知府罗镛,偏听偏信,并意图接管修塘大权,以谋私利,于是密报上呈,谓正祥浮冒官帑,塘工草率。新任巡抚吴文镕轻听知府言,拟治正祥罪。幸得布政使汪本铨不予理会,暂时把公文压下不办。
周正祥闻言,十分气愤,为了塘工,为了全县人民,为了及时修复海塘,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赴省,诉请拆验。省府老爷官僚气浓,迟迟不办呈诉。在杭数日,正祥愤愤不平,忧郁成病,病不治,饭不思,病情日益严重。家人无奈,强劝周正祥归家养病再诉。到家数日,周正祥不治而死。亲戚好友、开明士绅,纷纷抱不平,群情激昂,为周正祥申冤。
不久,省府闻正祥屈死,浙江巡抚委派宁绍道台及县令毕承昭来镇实地调查,并拆检周正样所修塘地段,以验虚实。经过仔细验证,始知工程结构坚固,所筑海塘与旧夹层石塘相同。至此,知府罗镛阴谋失败,于是工程继续修建。另外几段分别由乡绅富户认领完工,连原先土塘也一律改建为单层或夹层石塘。清道光三十年(1850)夏,石塘竣工。邑人都为周正祥这位正人君子未能亲睹石塘完工而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