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湖五河十五桥

第六节 清湖五河十五桥

清湖,又名“清水湖”,旧属慈溪东乡,离宁波府城北三十五里,水、陆两路相同。据清光绪《慈溪县志》载:“清水湖,县东北三十里,灌东乡田万亩。今废,仅存一沼,大数亩。”清末民初划入镇海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设清湖乡。

清水湖在宋宝庆《四明志》中有记载,原来是一个面积很大的湖,依山带水,风景秀丽,西有马鞍山,北靠觉渡寺山,南面是平原,向东为大海。冬去春来不知过了几百年,湖草腐烂,淤泥淤积,湖水干涸,变成荒野,许多人在这里落户,垦荒种田,渐渐形成十几个自然村落,而最大的村落则以湖命名,称“清水湖村”。

清水湖村以张姓为主,据传张氏先祖讳尚德公,元朝至大年间(1308—1311)进士,在明州当官,阻于乱,遂卜居慈东田厍陈(现称田舍陈),后迁居清水湖。

张氏后人中有位热爱乡土的文人叫张南园,又名张资生。他淡泊功名,热爱山水,于光绪八年(1882)作《清湖小志》,记载了清水湖古村旧闻旧貌。据《清湖小志》载:“清水湖古村旧有五河,河流纵横交错,蜿蜒曲折,古村落被东南西北四河环绕,中河由东向西穿过古村老街。东至东河外畈,西至西河外畈,南至南河外畈,北至北河外畈。东南至李桥,西首东北至河里陆,南首东南张家汇,西北至逢泰桥,周围十余里。”

清湖五河上旧有古桥十五座,因历史原因,这些桥梁建造年份大多无考。古人为出行方便,取木石为基,架桥为渡。东河上旧有四桥,从北往南有景福桥、东兴桥、紫来桥、俞家桥,景福桥位于后港北;往南是东兴桥,古称“油车树桥”;再往南是紫来桥,古称“东木桥”,光绪七年(1881)由方家宅基方氏出资建造,改木桥为石桥;俞家桥在东河最南端,又称“青龙桥”。南河上有南安、金家两桥。南安桥,同治十二年(1873)由张氏族人张立诗重修;金家桥位于金家港西,光绪二年(1876)由张氏族人张宝善重修。西河上有四座桥,从南向北有西畴桥,古称“西木桥”,光绪八年(1882)由方家宅基方氏出资建造,改木桥为石桥;往北贴水桥,位于张氏始祖墓西南;再往北檡木庙桥,位于檡木庙东,乾隆年间,由张氏族人张元昌修,嘉庆八年(1803)张元丰重修,光绪四年(1878)张思丰同侄宏守再修;中港桥在丁河北端,又名“龚家桥”,由龚氏族人始建,光绪四年(1878)由方氏妻朱氏重修;北河上有逢泰、银涨两桥,逢泰桥位于罗家自然村南面,银涨桥位于河里陆自然村西南。中河上有三桥,从东向西有东安桥,光绪二年(1876)由王道贤、张思贤重修;往西西安桥,同治三年(1864),由张氏合族出资重修;再往西孔桥,又名“登云桥”。

清水湖古村除古桥,旧有花雨楼,藏书数万卷。花雨楼主人叫张寿荣,字鞠龄,一字蘧轩,号舫庐,晚号书隐老人、湖村书隐。幼习举业,同治九年(1870)赴省城乡试中举,为族人带来荣光,于是在村中建造登科第。张寿荣 “澹于利禄,惟喜校刊”,没有选择去县学任教谕、训导之类的官职,隐居在花雨楼中,因念古籍流传不易,于是发愤著述,口诵批注、点勘丹黄不辍。对先人所剔出而无注白者,循例推广,一再察详,谨慎下笔落注。考虑到藏书会毁于兵火之灾、古籍损失严重的教训,于是出其藏书精本以付梓。后来又考虑到旧本流传有经删削而非完善和有伪误而未勘正的图书,于是积册成编为《花雨楼丛钞》。张寿荣在《花雨楼丛钞》序言中称:“余承先人业遗书二万卷,庋阁于花雨楼中,时复有所购置,而口诵,而手披,而点勘丹黄之不辍,亦庶几好书而聚书矣。”可见,张寿荣喜读书、爱藏书。他将二万卷遗书藏于花雨楼,又不断收购好书,藏书益增。光绪六年(1880)农历五月初六夜二鼓时分,张家登科第不慎失火,火光冲天,烧屋百余间,殃及藏书楼,几万册藏书被焚毁,幸亏成诗楼二间未焚,张寿荣正在刊刻的《花雨楼丛钞》《八史经籍志》等书尚存。

村中还有许多古迹。旧有镇宅庵,庵前有一亭叫“市声亭”,由张光信建,后亭圮;光绪二十二年(1896),张门徐氏八十大寿,其子张成安在此建亭,取名“春晖亭”,亭上楹联:“少住为佳,且听北流鸣汩汩;同行未晚,莫虑西照赤沉沉。”在镇宅庵后,建有义塾,古名“卧麟精舍”,光绪六年(1880)被焚,次年重建,改为清湖公局,为宗族议事之所。村西有檡木庙,明末崇祯年间,由吴、龚、李、潘、沈、罗、宋七家出资建造,祀汉广平侯吴汉公。在檡木庙东首有二圣殿,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二月,由张乐亭、张密山、张春晖共建,时称“关圣殿”;同治年间,张成发等增祀文昌帝,命名“二圣殿”。张家老宗祠在清初被焚,族人移至南河旁,光绪三十二年(1906),张肖鞠先生借宗祠之地兴教办学。后因学生人数增多,民国十三年(1924),由村人集资购崇德堂作校舍,改名“清湖小学”。

张南园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情一景,都深深眷恋。他的《清湖竹枝词》通俗地描述了当时的民俗风情:“清水湖畔踏春游,清水湖下放行舟。踏青人散行舟去,明月一片湖水流。云烟香霭绕湖中,二月春阴杨柳风。两岸相招无多路,泥丸掷不过西东……只为澥浦沿塘近,葫芦早晚卖鱼虾。曰字形河川字桥,东南西北路迢迢。夜深遍听水船橹,月白风清正涨潮。今宵正是纳凉天,桥北桥南坐比连。有客高谈三国志,宵深月落不归眠……”他还对古村落景色作了美好的描述,称“清湖八景”,分别是“南河橹声”“北陌笠影”“蕉窗夜雨”“柳岸晓风”“西池芳草”“东郭红叶”“河边蟹灯”“桥畔渔网”。

由此可见,旧时的清水湖古村风景有多美! 而今,湖已干涸成了陆地,当年的慈风雅韵亦不复存在,而这些古桥,也已大多不存,只留下古雅的桥名供后人凭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