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和万民亲万嘉
庄市万嘉桥自然村村口,耸立着一座白墙黑瓦两层马头墙似的照壁,这座照壁看起来却古色古香,质朴又雅致。
壁上书写着“万嘉桥自然村”六个大字,壁顶部中间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宣传标语。下面是万嘉桥自然村的简介,万嘉村因桥得名,距今有300年的历史,“万嘉”音同“范家”,《周礼》有“嘉礼亲万民”之句。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其主要内容有六:一曰饮食,二曰婚冠,三曰宾射,四曰飨燕,五曰脤膰,六曰庆贺。
据《镇海地名志》记载:万嘉,位于庄市东北4.5千米,由自然集镇万嘉桥而得名。原为行政村,下辖有万嘉桥镇(自然镇)、杨家、聚沙庵、傅家、罗家、董家、袁家、罗仁房8个自然村,属万嘉乡。1961年10月属汉塘公社,称万嘉大队。1966年10月属庄市公社。1983年改制,定名为庄市乡万嘉村。1987年1月属庄市镇。万嘉桥(自然镇)是村委会驻地。东起新街、西至王家、南沿中大河、北迄新村,由王家、新村、街上、新街4个居民点组成。
万嘉自然村现有10个村民小组,村民325户,人口790人,耕田面积986亩,今属万市徐村。万嘉村的田野有一排排白色塑料薄膜搭的大棚,大棚里面是村民种植的蘑菇,供应周边及宁波市的蔬菜市场。沿村路有不少工厂,是村民或者外来者建的私营企业。民居的房前屋后都种有橘子、柿子等果树,还有美人蕉、三角梅等正旺盛开着的花花草草。
村口那座新建的亭子名鹤林亭,是由万嘉村一位林姓乡贤建造的。亭柱有两副对联:一联是“锦绣前程看吾鹤独鳌,芳名永存留人间美德”;另一联是“苍天唯有思亲爱,人间哪有慈母珍”。这两副对联看来浅平,但是却是藏名联,林姓乡贤将父母之名讳林锦芳、董爱珍嵌入联中,用意深沉。
中大河修缮工程完成的同时,政府为村里铺设了水泥路,373路公交车随之开进村里,方便村民的出行。
万嘉桥村前是一排店铺,有服装布店、善考茶室、香烛寿品店、烧酒坊、修车行、渔具店,还有村卫生室、早餐店、供销便利店等,旁边还有卖菜的摊位,这里正是万嘉桥镇集市中心。而店铺面前的中大河和由此岔出去的郭家港河道上,一条颇为让人惊奇的“丫”字形三岔桥出现在眼前,这桥正是万嘉桥。三岔桥连接三江口,人们可以从桥的北岸慢慢踱至南岸,又从南岸慢慢踱到东岸,再从东岸慢慢回到北岸。每个周一早上的六点到九点,是万嘉桥市集的时段,万嘉桥北叉和东叉桥面上,有许多附近的村民和商贩前来设摊,买卖针头线脑、手套衣服鞋袜、日用百货等,非常热闹。每天下午三点开始到天擦黑,也是市集时段,桥上成为小型的菜市场,买卖各种时令蔬菜水果。
据《镇海县志》和《镇海地名志》记载,万嘉桥,建于明代,当时称范家桥,又名罗家桥,清乾隆间改名云憩桥,光绪四年(1878)重修更现名。1950年后三度改建,1965年改建钢架砼板桥,长10米,宽4米,扩大孔径,以利排水。1979年改建为水泥桥。1991年5月治理中大河时,与郭家港口永宁桥合二为一,建成浇注桩墩台、钢砼矩形梁人字形三岔路平桥,桥面宽5米,总长44米,中间置主桥墩,各二孔,共6孔,孔径总宽为51.8米,能通过中型车辆,新桥建成后,改善了万嘉桥集镇的交通条件,并在桥上设小百货摊十余个,形成繁荣的桥上市场。
万嘉桥地处旧东管乡,水陆交通方便,历来为万嘉乡政府驻地。街临中大河与郭家港交叉处,自东南至西北长300米,桥居街中。抗战前市况颇盛,有棉布、南货、酱杂、药店、米店等近廿家,每逢二、四、六、九集市。1941年4月19日,日军第二次入侵镇海,两三天内,杀害无辜百姓40余人,并炸毁万嘉桥河南街屋数十间,死2人。1944年1月27日万嘉桥战斗,国民党游击部队抗击日伪军,定象保安总队特务大队渡江夜袭驻万嘉桥伪军保安队王永明部,缴获轻机枪2挺,步枪27支,俘40余人。难以想象,日本侵略者也会蹂躏至万嘉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