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朝阳李桥

第四节 新村朝阳李

位于朝阳村中大河段上,有一条古色古香的石桥,桥栏额上的题字两面不一样,桥南侧刻为“李桥”,北侧刻为“李潇桥”,明嘉靖《定海县志》有记。据《康熙字典》注:“者,乐人也。”又据《辞海》注:“在金、元时指艺人居住,可能古代有李姓人从事此类行业。”

桥村以桥命名,居户为陈姓,清乾隆初由鄞县姜山走马塘陈家迁此定居。李桥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条石结构,单孔,长11米,桥面由一块宽为0.5米的石板和宽为1.5米的石板并排铺就,望柱高0.31米。桥板厚达0.45米。民国十六年(1927)楼其樑、蒉允芳又捐资对其进行了重建。

桥的两侧桥名为啥不一样?史料并无确切记载,估计可能与汶溪河上一桥两名的“大漳桥”“通济桥”一样,是多次重修的缘故。

楼其樑其人,虽然资料中很少记载,但在沙河村沙河自然村里,有楼其樑先生的故宅,且保存基本完好。楼其樑宅建于清代,坐东朝西,建筑占地面积331平方米,是一座由正房、南北厢房组成的“三合院”,硬山顶砖木结构。正房廊檐宽敞,“象鼻”“牛腿”雕刻精致,梁枋装饰倒挂花篮;厢房廊道北侧设拱门。该宅主体结构完整,门廊局部有所改动。

楼其樑除了捐资修建李桥外,另一个功绩也被镇海当地人津津乐道。

镇海境内的中大河,是浙东运河的组成部分,被誉为镇海的“母亲河”。中大河有两支水源,一支发源于原慈溪东北部山区的众多溪流,汇集于汶溪至黄杨桥东之汇头角河段;另一支为发源于慈溪丈亭的慈东后江。中大河开掘于南宋宝祐五年(1257),由一位名叫吴潜的状元宰相最早组织发起挖掘,距今有近千年历史。中大河历经近千年岁月变迁,几经挖掘和疏浚,直至今日仍流淌不息。

在古河治理的漫长岁月,有记载的除了南宋的吴潜、明代的朱懋华、康熙年间的周家齐、嘉庆年间的戴彝、光绪年间的邑绅贝锦泉等,近代离我们最近的就是“宁波帮”著名人物楼其樑。他从镇海走出,含辛茹苦在外打拼,直至创业成功后,不忘桑梓,为家乡修桥铺路、捐建学校医院

民国二十年(1931),中大河逐渐淤塞,与姚江的通连中断,使镇海的航运业受到严重影响,沿河两岸因此也受到旱涝之苦,百姓生活陷于困顿之中。92岁的楼其樑老先生得知这一情况后,为推动解决疏浚河道,带头捐资,把他的一万五千二百元寿礼全部捐了出来。在他的影响下,大家纷纷捐款捐物,迅速筹齐款项。最后在楼其樑、盛筱珊、王伯元等人的牵头组织下,从1931年3月到1932年11月,从贵胜堰到化子闸,一共开浚河道“一千八百五十丈,宽六丈,深五尺五寸”,并修建了贵胜堰、大兴桥和永安桥。

这次工程规模浩大,耗资巨费,没有官府力量介入,没用一分官银,在镇海段运河修建史上少见,开辟了地方自治之先。这次工程建设和捐资情况,在由当时著名教育家、辛亥革命后第一任慈溪县长杨敏所撰的《修浚邑东骆驼桥贵胜堰下至化子闸大河碑记》《修建贵胜堰及大兴永安二桥碑》《贵胜堰放水启板管理碑》等三块石碑中有详细记载,互为印证。

蒉允芳生于1881年,为澥浦本地人。年少时在上海小东门鱼行当学徒,后来通过经营地产生意致富。事业有成的蒉允芳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出资重建都神殿;在房屋密集的老镇建造钢筋水泥井三口;在集市中心长达150米的街面上铺设青石板;从长河至海头长2.5千米之地依次安装石柱路灯。蒉允芳还很关心澥浦教育事业,1929年,他独资建造位于校场路的澥浦小学校舍,建筑面积达1088平方米,可容纳学生400余名。

位于澥浦镇唐家桥路的蒉家大屋,就是蒉允芳故居,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坐北朝南,占地面积878平方米,由主楼和前、后厢房组成。混凝土框架结构,英式建筑。主楼五间两弄两层,前后厢房均两间一弄两层,前后院两侧设边门。正大门匾额题有“里仁为美”四字。目前早已成为澥浦小学的校舍。

紧挨着李桥的一侧河岸边,有一座与众不同的桥亭,人字形屋顶,四周白色墙壁,红漆刷的大梁和檐子。侧门开有上部半圆下部长方形的拱门,侧门圆顶部上面有圆弧形屋檐,用黑线勾勒。临河的墙面上,中间开一个和侧门一样的门洞,门洞两面各有一直径约一米的圆形窗洞,墙面顶部三分之一的高度为红漆刷过的木板,下面为砖头砌就,墙面镶嵌粗大的圆木作为骨架,靠墙有长条石凳,供行人歇脚和附近的村民闲坐。

桥村所在的朝阳村,历来有勤劳尚文的风气,数百年来,村里名人辈出,保存有许多历史陈迹。如沈家河头的沈氏祠堂,供奉的祖先沈焕是南宋文人,师从儒家心学开创者之一陆九龄。朝阳村的文化礼堂由里新屋的刘氏祠堂改建。刘姓一族,于清朝初年迁入,始祖振英公为南宋末年进士,元大德年间任慈溪县尹。里新屋村还有一座明代石牌坊,四柱三开间,据说是明朝一位武将的墓地。前几年,村里对牌坊和墓地进行修缮,四周种植绿化,边上建“百桃园”小公园,如今成为村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铭我祖训,立村之本。兴我家乡,互敬互助。忠厚传家,诚实待人。敬老怀幼,恤寡矜孤……”前几年,朝阳村把祖训进行整理加工,改编成为朗朗上口、适应时代的新村训,教导后人勤俭兴业、尚礼昌家。如今的朝阳村,已被打造成以“江南水乡、田园生活”为目标,融合生态与环保的理念,集现代农业、田园社区、休闲旅游为一体的诗意江南,美丽的水乡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