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东集镇长石桥

第二节 慈东集镇长石桥

长石桥集镇曾属慈溪县,民国二十一年(1932)曾在此地设长石镇。其得名来自长石桥。

长石桥,位于长石集镇街前中大河上,据传始建于宋,系三孔条石大桥,为张姓所建,始名“张宅桥”。明嘉靖时改建,易名“长石桥”,俗名“老桥”。清乾隆、嘉庆年间曾重修,北孔沿桥脚砌有纤路,桥东西两侧沿河筑有航船埠头,构筑坚固,造型别致,颇有名气。尚有天灯石柱刻有有关资料。1990年8月,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单孔拱桥,跨径长14米,桥宽3.5米。

西闸桥,位于长石桥集镇西街西端,东西向架在长应河上,原为碶闸桥,建于清代,因东街有东闸桥,故名。西闸不知废于何年,桥脚石墩上刻有“西流不尽汶溪水,闸废犹留此桥名”楹联。1979年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单孔拱桥,长20米,宽3.5米,同时将刻有楹联的石墩废弃。

现之长石桥集镇东有骆驼桥,西连汶溪村,南有费家市,北邻西经堂,东西直径约4千米,南北直径约5千米,以长石居民区为中心向四面辐射。据说,长石桥当年建镇的时候,有一千多人口。其集市以长石桥为中心,以中大河为界,有五条街,中大河南岸东边的称为南街,西边的称为小南街;中大河北岸有东街、西街,中间夹着一条南北走向的北街。每条街的长度不超过500米。

长石街上商铺众多,还有过街楼。长石桥地处周边几个小集镇的中心,长石集市为单日市,而汶溪、费市、西经堂的集市是双日市。每当集市,周边集镇的人,摆摊的、赶集的,都从四面八方来到长石街上,商铺和零散的摊位前行人、商贩摩肩接踵,将长石桥街市挤得水泄不通。当年集市鼎盛时,从上虞、余姚下来的山货船,载着竹木器具、缸、甏、陶瓷器和陆埠毛笋、毛竹等农产品来此销售。山货船一般从余姚江顺流而下,经过化子闸到长石桥停泊叫卖。如果货在长石桥卖光了,就顺来时的水路回去,或带着鱼鲜和生活用品回去;如果在长石桥卖不完,再将船摇到骆驼、贵驷等地去卖货。当时的长石桥市面特别兴旺,当地人有言:“只讲长石骆驼桥,勿讲骆驼长石桥。”说的是长石桥的集市比骆驼桥兴旺的意思。

长石街西起西闸桥,东到恒昌米店,沿河都有过街楼,不管天晴或下雨,人们在街上做买卖都不用撑伞。街面店铺紧挨,各业都有。米店有东街恒昌、南街瑞和;水作坊(豆腐店)有南街三友、兴源;南货店有东街豫丰、西街豫隆、裕大祥;酱园店则有百年老店盛滋记分店,开在西街中心;蜡烛店有协茂、北街苏隆泰;药店有西街太和堂、天和堂、杨镇叶;此外还有理发店、贳器店、杂货店、烟叶店、烟酒店、旅社、饭店等。小南街有咸鱼行、盐行和其他店铺;西街中段有六七个海货摊。东西街还有三四爿河鱼摊、柴行。

集市在下午供应点心、白斩和炒货。每逢节日,街市的生意更是红火。那时长石桥集市还有夜市,有8根天灯柱,高约2.4米,由0.3米高的基座、2.1米高的柱身组成。其中,基座边长0.5米,柱身边长0.2米。柱顶端设油灯,用菜油,拖灯芯。这8盏天柱灯由止止庵负责管理。每到傍晚时分,庵中师太步上街头,一一点燃天灯。天灯亮后,长石桥集市上有说书的、听书的,有更夫和巡逻队员,直到夜晚十点人方散去。

长石桥有富商乡绅,好办学行善。清末民初,有乡绅利用止止庵的庵舍办了私塾。王伯元是长石桥人,曾是中国垦业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先在王家祠堂办过私塾。1928年,乡绅陆正廷牵头和王伯元商议,建议将两所私塾合并,另选址办学。王伯元同意了,并要求校名用其私塾名“植本”,意为培根植土。后王伯元在止止庵旧址上买田建造教学大楼,设置操场,建成了一所颇具规模的完全小学。

如今,长石桥、西闸桥已非原先的古桥,街市也非昔日的街市,前世的兴盛街市已演变成今世的美丽乡村,继续讲述着传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