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遗迹夹岙间

第五节 古道遗迹夹岙间

今镇海西北,丘山间形成众多夹岙。也许是为了书写或者书面语的关系,现在多写成某某家岙,如汶溪秦山村的秦家岙、夏家岙在当地都叫秦夹岙或者神夹岙,是一个位于汶溪村西北3.6千米的千年古村。据清光绪《慈溪县志》记载,唐时有夏姓宦族居此,时称此为夏家岙;宋时曾有三北甸山戎家迁入,而今已无戎姓村民;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有慈城秦姓迁入。古村后因多为秦姓聚居,故称秦家岙至今。

秦家岙是崇山峻岭中的一个小山村,它的北面即是尖山和敧头山,这个小山村便陷在敧头山的一条山岙里。敧头山海拔363.6米,因其顶峰近看似秃脑,远看似歪头,故称其为敧头山,或秃脑山;又因其峰高,登极能远眺东海,故也称为望海尖。其貌不扬的敧头山,还有雅号为灵岩。据光绪《慈溪县志》记载:灵岩,县东北一十五里,石岩高峻,俗呼为望海尖。明僧有诗描写灵岩,曰:“绝壁削下千万丈,道人结庐最上头。扶桑半夜日轮出,蓬莱一点烟岚浮……”今山侧仍茂林修竹,景色宜人。沿峰东侧有山径通桃花岭,南达石柱岭,山径西属江北区金沙岙。

进入秦家岙的山道有东和北两条。北道就是从桃花岭巅三界亭南下,翻越石柱岭后,再经秦山水库,从北面进入秦家岙。石柱岭有块数丈高的天然巨石耸立,形成擎天石柱,巍峨壮观。据清光绪《慈溪县志》记载:“居县艮位石峰屹峙,高入云表,为巨龙发祖之地,与望海尖相连。”石柱岭由此得名,其附近的山体也称为石柱山。对此,古人题诗咏吟甚多。旧时岭侧有古刹石柱寺,建于宋开庆元年(1259)。

从石柱岭的南坡下来有一个小水库,因这个小水库地处秦山行政村而得名为秦山水库,又名为劈开猪头水库。这个小水库建于1972年,集雨面积为1.89平方千米,库容量10.84万立方米。自建库以来,为当地农田灌溉、村民生活用水等发挥了较大作用。1989年又开挖非常溢洪道,并浆砌挡水墙,又提高了防洪标准,从而形成了集防洪、灌溉、供水于一体的小(二)型水库。秦山水库大坝南的山坳底部是一条较大的溪流,向南通向三圣殿水库。溪流两岸便是秦家岙村了。

劈开猪头水库(秦山水库)

进入秦家岙的东道,是从十字路往西,翻山越岭依次经过郎家坪、小洞岙,在三圣殿折西,可到秦家岙。

郎家坪这个地名与南宋礼部侍郎孙梦观有关。孙梦观去世后葬于此地,世人即以郎官坪称此地,又演化为郎家坪。孙梦观系长石孙陆村的孙家人,据传孙氏先世孙惟晸任晚唐镇海军节度使,为避朱温之乱,归居慈城。宋宝庆年间(1225—1227),孙氏后裔孙梦观官任礼部侍郎后,领其族人迁居于现孙陆村,有支衍分迁慈城西门外及洪塘留车桥。

崇山之中的郎家坪是个凹陷之地,有一条长4千米的小溪流经此地,1958年在此兴建水库,是为郎家坪水库。水库大坝为黏土心墙坝,长211米,高15米,顶宽4米。水库集雨面积为6.06平方千米,设计总库容为455万立方米。如今,有山有水的古村郎家坪,已列为九龙湖旅游度假风景区,郎家坪水库也被雅称为凤凰湖。

从郎家坪水库,沿着梅园峧,经过净圆寺,便到了小洞岙。这条梅园峧山道,历来为河头通往汶溪之要道;抗日战争前,此山道扩建成由慈城通往龙山邱王的慈邱公路,从此便带上现代交通气息,更显得重要和繁忙。

净圆寺就在小洞岙口神钟山西麓,因其山门楣额题有民国元老戴季陶手迹“净圆禅寺”,故也以净圆禅寺相称。净圆寺建设发展较快,其前身原为西方寺的放生园,1929年由僧皓明改建为净圆寺,1931年建山门、面壁居,1937年在神钟山顶建钟楼,1938年铸铜钟于楼内,遂成格局。

净圆寺历史不长,却办了不少实事。1935年,寺内办净圆义务小学,使当地村民子弟能够就近读书,直至解放。抗日战争期间办有诊所,为贫苦农民解决治病困难,新四军浙东游击队伤病员也经常在寺内疗伤。当时为浙东游击队联络副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市科委党委书记的李学民,也经常驻足在净圆寺。1942年12月,在居士李万钟支持下,在龙王堂办起救济院,收养难童四十余人,一些年长难童由此参加了革命队伍。1947年,寺院收买神钟山水牛池山地,办起神钟山公墓,为宁波地区最早公墓之一。

净圆寺

新中国成立后,净圆寺曾一度遭到破坏。1980年后,常志法师进寺主持复建,历经十年努力,终于在1990年8月重新开放,恢复佛事道场。到21世纪初,寺院占地面积16316平方米,建成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内坛及僧房、香客楼、斋堂等建筑,总建筑面积达7024平方米,成为镇海区最大的宗教建筑群。目前系九龙湖旅游风景区的著名景点之一。

小洞岙原来是个行政村,辖岙口、里邱、外邱、净圆寺等自然村。小洞岙村因地处小洞而得名;昔岙里有桐树,旧称为桐林岙,又别称小童岙。现在小洞岙已为片地名。小洞岙最有历史意义的古迹是小洞岙唐代青瓷窑址,这个著名的唐代青瓷窑址,位于小洞岙村山麓,分布于岙口、何家园和神钟山一带,原处河流两岸上游。这个唐代烧制青瓷和陶器的窑址,1979年发掘于此,1981年被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立有碑记,对外开放。

小洞岙最有现代意义的是小洞岙水库。该水库兴建于1958年,竣工于1964年12月。水库主流为山岙小涧,源长1.5千米,集雨面积1.966平方千米。水库设计总库容为192万立方米,相应库水位30米;水库大坝为黏土心墙坝,坝长130米,坝高21.5米,坝顶宽4米,是为防洪和灌溉为主的小(一)型水库。水库今列入九龙湖旅游度假风景区,雅称为孔雀湖。

从小洞岙到三圣殿,有两条古岭山道可供选择。一条是牛头山西面、处于蒋家山与牛头山之间的尘避岭;另一条是牛头山东面的孙家岭。孙家岭是牛头山与西夜壶山之间的一条山道,岭高约为57米。这两条山岭的南麓便是三圣殿。三圣殿原系行政村,辖西岙、东岙、干家等自然村,因旧有三圣殿古庙而得名。处于三圣殿东边的东岙,在民国初,建有庄市巨商董杏生(1879—1954)墓庄,此墓庄今仍保存三间洋房及围墙。

三圣殿又因村址在今三圣殿水库处,故只以片地名扎录备查。三圣殿水库兴建于1959年,竣工于1974年。水库主流为山涧小溪,源出尖山,源长约为3.5千米。水库设计总库容810万立方米,相应水位23.8米,集雨面积7.443平方千米。水库大坝位于孙家岭的西麓和西夜壶山的西南麓,坝长320米,坝高18米,坝顶宽4米,是座集防洪、灌溉、供水于一体的小(一)型水库,今列九龙湖旅游度假风景区,雅称天鹅湖。

在三圣殿折向西北行进,经过观音寺村后,就到达了秦家岙。观音寺村是因建有观音寺而得名的小山村。这座观音寺居月华山南麓,始建于唐大中六年(852),历经宋元明清,时圮时复,至20世纪60年代“文革”时被拆毁大殿,现仍保存部分厢房和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