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我将永不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教一年级时,我尚是个“萌新”,面对三十个精力旺盛的小可爱层出不穷的状况,常常束手无策。在请教前辈们之后,我将两种广泛流传于“江湖”的奖励方法——“小红星评比台奖励法”与“物质奖品奖励法”请进了课堂,一度如获至宝——直到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与不足。
在“小红星评比台”上,孩子们的表现被量化地、直接地暴露在公众面前。小红星数量多的孩子为保住自己的“地位”而承受过大的压力,或变得过于骄傲和脆弱;小红星数量少的孩子则因为差距悬殊、难以追赶而自暴自弃,自尊心受挫。更何况,由于小红星奖励的主观性和随机性,小红星的数量并不能完全代表孩子的品行与表现,以多少论好坏对所有孩子都是不公平的。
在进行物质奖品奖励的过程中,奖励被直接等同于物质。久而久之,不仅容易使孩子们产生麻木心理,也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对相同行为施以不同奖品,容易使孩子产生误解,认为这体现了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地位;教师对不同行为施以不同奖品,会使孩子误将奖品的价值等同于该行为的价值,从而只选择“高价”的事去做;如今的孩子在物质上并不匮乏,时间一长,司空见惯的物质奖品会失去吸引力和激励作用,使孩子们产生麻木心理。
一年级末,一直以来背书“老大难”的桐桐向我提出了一个请求:“老师,如果这次我能第一个把课文背出,可以让我当组长吗?”这件事情使我深受启发,我想:为何不干脆把这样的请求变成一种奖励呢?孩子们用各个方面的良好表现赢得积分,再用一定的积分换取心愿。二年级一开学,我就推行了心愿奖励法。果不其然,这种新颖的奖励方法立即在孩子们中间激起了巨大的反响,大家的热情空前高涨。
心愿奖励法关注每一个孩子,是一种个性化的奖励方法,教师从学习、纪律、劳动、文明等多方面奖励积分,学生用一定数量的积分换取一个心愿。
心愿全部来源于孩子们自己。开学初,每个孩子填写心愿卡,由教师与大家一起商议,筛选出合理可行的,分条列在“兑奖区”中,并加上“其他(请与老师协商)”,增加心愿的灵活性。心愿按兑换所需的积分数量的不同,分为“豪华版”和“普通版”两大类。豪华版需50个积分,主要有“按自己的意愿换座位一天”“请老师给家长打一个表扬电话”“请老师和我共读一本书”等;普通版需30个积分,主要有“当老师的小助手一天”“选择一个故事,请老师读给大家听”“放学时举班牌一次”等。
心愿兑换方法也非常简单,孩子们选择或提出心愿,从积分卡上扣除相应数量的积分,由教师协助孩子完成即可。兑换过程中,难免会有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其他心愿,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持续引导孩子初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配合使用集体说服法。
我们还建立了一套配套制度,每周根据全组积分的高低评选一次优秀小组,优秀小组可以实现一个全班活动的心愿,如包饺子、放风筝、撕名牌、做水果拼盘等,旨在初步培养孩子们的团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优秀小组集体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