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臆子:此味只应天上有
大概每隔几年,“二师兄”(猪)的身价便不断上涨,吃货们冒着“三高”的风险,满足口舌的滋润。从古至今,“二师兄”就伴随人类的味蕾不断成长。古人造字的时候,“家”不就是屋檐下有一头猪吗?有猪才算是家,有猪肉吃,才是小康生活啊!小时候,邻居福哥是个屠夫,几乎每天都要宰杀生猪,晚上煮肉的香味令人垂涎三尺。后来看到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美食专栏作者陈晓卿的一句话,让人深深同情他。他说:“对美食的享受,很大程度上会受相关背景的影响。《东京梦华录》里讲到烧臆子,我就特别想去开封,到了开封之后专门去找,但再也吃不出书里的味道。”是啊,当我们抱怨肉没小时候香的时候,除了食材本身的速生长之外,更多的是,我们肚子里面有了“油水”而淡化了食物的味道。这烧臆子啊,可是开封的一道名菜,一般厨师还做不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