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条巴子:皇帝的经典御菜
小时候,每年“迎冷”(天气变冷)的时候,母亲都会把秋后的白萝卜洗净,切成条摊在高粱箔上晾晒干,吃的时候再用温水泡,加入食盐、味精,再淋上几滴小磨香油,吃起来松软筋道、美味可口。这萝卜条被四川人实现了工业化,超市中随处可以买到“爽口萝卜条”,只不过是用胡萝卜加工的,往往会加入辣椒和白砂糖,当然还有食用添加剂,卖相很好,却不环保。还是老家纯手工制作的萝卜条好吃,食品安全不说,关键是乡愁味道在其中啊!李开周有一篇文章,叫《条子来了》,说的是宋代的一种形象食品:“假如您在宋朝逛夜市,听到小吃摊上传来一声悠悠长长的吆喝:‘客官——条子来了!’可千万别以为是警察,那只是某个饕客点了一碟算条子,摊主正在给他端上餐桌而已。”“算条子”即算条巴子,宋代的算条巴子与现在百姓家制作的白萝卜干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外形相同,制作过程相似,只不过调料有变化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