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酒后爱吃水晶脍
小时候,我的一位邻居以屠宰牲畜为生,那时候还没有冰箱,他就把整扇的猪肉用绳索悬于机井中,井内温度低,适宜保鲜。这个方法早在北朝北魏时期就已广泛应用。厨师们开始用水井保鲜食材,《齐民要术》中的“水晶”法就是将猪蹄和肉等加水共同烹制,然后包压吊在井中,使其冷冻凝结。如此看来,这水晶脍的出现至少该是在北魏时期,到了北宋才在市场上广为流行。宋代猪肉物美价廉,羊肉贵,普通百姓只好多食猪肉了。
这水晶脍在《东京梦华录》《梦粱录》和《武林旧事》中频频出现,是当时市肆中著名的菜肴。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二《州桥夜市》中就提到了水晶脍:“冬月: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脍……”《马行街铺席》中亦有夜市卖水晶脍的记载:“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主要有“姜豉、抹脏、红丝、水晶脍、煎肝脏、蛤蜊、螃蟹、胡桃”等食物。卷六《十六日》中,说正月十六日又有“都下卖鹌鹑骨飿儿……水晶脍”等。由此可见,在北宋的东京城,水晶脍是多么风行!从以上史料中还可以看出,这水晶脍一般多在冬天有。
水晶脍是宋代一道受欢迎的凉菜,用鱼鳞熬成。鱼鳞富含胶原蛋白,慢火熬成浓汁,冷却后就凝固了,切成条块加入调料就成美味了。
南宋词人高观国就专门写过一首《菩萨蛮·水晶脍》:“玉鳞熬出香凝软。并刀断处冰丝颤。红缕间堆盘。轻明相映寒。 纤柔分劝处。腻滑难停箸。一洗醉魂清。真成醒酒冰。”从高观国的描写来看,鱼鳞熬成的水晶脍,不仅透明、轻滑,而且口感清爽,是醒酒佳味。注意这里面有个词叫“醒酒冰”,当中还有一个故事,与黄庭坚有关。《山谷集》中有一首诗叫《饮韩三家醉后始知夜雨》,写的是黄庭坚醉酒之后吃水晶脍的事,容我摘录如下:“醉卧人家久未曾,偶然樽俎对青灯。兵厨欲罄浮蛆瓮,馈妇初供醒酒冰。”作者自注云:“予常醉后字‘水晶脍’为‘醒酒冰’,酒徒以为知言。”
原来这水晶脍还可以醒酒。在《山家清供》中有一道菜叫“醒酒菜”,做法是把琼芝菜洗净,泡软,再煮化成胶,倒在容器里,趁热投进去十几片梅花。等冷凝成冻后,切细条,用姜和鲜橙肉佐拌。琼芝即石花菜,又名琼枝、洋菜,是一种海藻类植物。这道水晶脍,实际是一道素食,是另有一番风味与营养的。不知道黄庭坚吃到的是不是这样的水晶脍。可见,水晶脍是分荤、素两种的。
到了元代,水晶脍的做法有了变化。《居家必用事类全集·饮食类》中水晶脍的其中一种做法:鲤鱼皮、鳞不拘多少。沙盆内擦洗白,再换水濯净。约有多少,添水,加葱、椒、陈皮熬至稠黏,以绵滤净,入鳔少许,再熬再滤。候凝即成,脍缕切。用韭黄、生菜、木樨、鸭子笋丝簇盘,芥辣醋浇。这道水晶脍和《事林广记》中的差不多,但是在用料上有变化,除鱼鳞外,还用了鱼皮、鱼鳔,如此,熬出的汁液更加稠黏,风味当不一样。此外,这种水晶脍是和其他五种原料一起拼摆冷盘用的,而调味则用“芥辣醋”。芥辣则是芥子制的辣汁,再加上醋,既去腥增香,又辛辣刺激,勾起人的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