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运用科学思维方式,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设计课堂教学
2025年11月27日
3.1 运用科学思维方式,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设计课堂教学
首先,在《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上,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核心素养内容,进而以此为依托促进学生发展。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出中国实施和平发展战略是以和平方式实现发展,为和平而发展,落实培养“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科学创设展现中国和平外交的情境,理性评价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落实培养“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通过讲解增强祖国强大的自豪感而激发出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的意志,落实培养“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
其次,在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设定中要凸显核心素养,让学生通过学习我国对外政策的背景、宗旨、基本目标、基本立场、基本准则,了解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面临的困难和坚定信心,以及深入分析我国外交政策的具体实践、最终应对策略,理解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的贡献。教师在教学讲解过程中,考虑采用探究性的思辨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激发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相信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更进一步增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树立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贡献的理想与信念。
最后,在教学方法设计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行的教学设计要提倡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多采用情景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独立探究法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发展。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发展尤其是在活动型课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堂,而要鼓励将课堂深入到社会之中,在亲自体验中树立社会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