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

浅谈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

金小艳

摘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处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它体现了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要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价中。而“家国情怀”便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的信念系统,决定人们的思想取向和行为选择,因此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达成,对学生价值体系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步有一定程度的贡献。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策略

以林崇德为首席专家的团队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中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1]核心素养并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一种动态的教育,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内在品质。高中和中学历史教学应关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实现历史教学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到育人本位、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转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是学习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并且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主要是对历史学科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及教学策略进行简单阐述和分析,希望能为高中历史的有效教学提供一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