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济社会概况
(一)经济社会发展现状[39]
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河北省常住总人口7556.3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7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264.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7.5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43%,比上年末提高1.42个百分点。
2018年,河北省生产总值实现36010.3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38.0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6040.1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16632.2亿元,增长9.8%。三大产业比例由上年的9.2∶46.6∶44.2调整为9.3∶44.5∶46.2,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7772元,比上年增长6.0%。
2018年,河北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4%。其中,城市上涨2.5%,农村上涨2.4%。2018年,河北省全部财政收入5585.1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13.7亿元,增长8.7%;税收收入2555.6亿元,增长16.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720.2亿元,增长16.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21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9%;集体企业实现利润3亿元,下降15.5%;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1757.9亿元,增长14.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432.6亿元,增长9.3%;私营企业实现利润1120.8亿元,增长10.4%。分门类看,采矿业由上年亏损转为盈利;制造业实现利润2031.1亿元,增长10.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141亿元,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二)城市发展战略[40]
为提高河北省城市国际化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竞争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意见》(冀发〔2018〕18号)精神,制定了《关于提高城市国际化建设水平的实施方案》。
1.城市发展目标
根据《关于提高城市国际化建设水平的实施方案》,城市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城市创新创业能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对国际要素资源的吸引力、承载力和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初步建成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特色鲜明的魅力城市、功能完善的品质城市,与京津共同构建国际化城市体系,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奠定坚实基础。
建设开放型城市经济,城市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全省GDP比重达到1.5%左右,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比重达到10%~12%,依托重要战略功能区,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体量大的外资项目;创新活力实现重大突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占全省GDP比重达到1.7%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左右,建设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国际合作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国际交往合作逐步扩大,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高端学术会议和经济文化交流平台,全省国际性会展(会议)每年举办次数达到35次,国际友好城市数量达到100对,外籍常住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达到0.2%以上。
2.发展保障措施
根据《关于提高城市国际化建设水平的实施方案》,发展保障措施主要有:加强组织领导,各市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是推进城市国际化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充分发挥各级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职能,坚持创新思维,细化政策举措,完善专家咨询机制;加大投入力度,省有关部门要全力支持城市国际化建设工作,在提升城市功能、经济发展、贸易便利化、服务设施、服务水准和交往平台国际化水平等方面,加大资金保障和政策扶持力度;强化督导考核,推进城市国际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和长期任务,必须坚持上下联动、分步实施,各市要加强督导检查和绩效考核,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做好舆论宣传,各市要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体,加大对提高城市国际化建设水平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此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