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税改试点实施效果[3]

五、钢铁行业税改试点实施效果 [3]

钢铁企业是高耗水行业之一,河北是钢铁企业集中的大省,水资源税改革后企业成本将会增加,迫使钢铁企业切实把节水降耗、挖潜增效作为一项重点攻关项目提上日程,企业节水意识大大增强。根据统计数据,2016年7月1日—10月15日,河北省已有10516户(次)纳税人缴纳水资源税,累计缴纳税款4.28亿元,其中,用水大户钢铁行业纳入水资源税管理的888户纳税人申报缴纳1.08亿元,缴纳税额位居各行业之首。2019年3月20日河北频道的网上报道显示,河北省的宣化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吨钢消耗新水量从2017年12月的3.1m3下降到2018年12月的2.1m3,年直接节约用水600.5万t,缴纳水资源税同比减少779.67万元,曾经的耗水大户交出了一份满意的节水账单。根据唐山燕山钢铁有限公司负责人提供的信息,水资源税改革大大提升了公司的主动节水意识,逼迫企业积极改进工艺,提高用水效率。2018年,该企业累计投资5000余万元用于各分厂水质改善、二次水循环利用及污水零排放等工程,全年一次水用量2236.88万t,比2017年降低了680.95万t。2018年缴纳水资源税3099.63万元,较2017年同比减少27.06%。作为迁安市的一家大型民营企业,九江线材除配备了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及水循环利用系统外,还在成本管理方面做足工夫,主动加大水、电等能耗的权重,按实际取用成本的2倍进行内部考核,一旦发现跑、冒、滴、漏现象,对第一责任人予以罚款等惩戒。2016年通过严格制度管理、加强污水循环利用等多重手段,九江线材的吨钢消耗新水量已由2015年的2.4m3降至2.05m3,远低于《钢铁行业规范条件》中规定的3.8m3的标准。

位于唐山遵化的港陆钢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集炼铁、炼钢、热轧等于一身的中国500强企业。该公司生产用水的40%来自地表取用水,60%来自回收利用的废水。水资源税开征以来,该公司2016年的7月、8月共申报缴纳水资源税45.27万元。由于取用的地表水税额标准较之水资源费没有太大变化,因此企业所受影响不大。而工业重镇唐山市丰南区属地下水严重超采区,一直面临着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双重难题。坐落在丰南区的唐山市国丰钢铁有限公司生产用水部分取自地下,水资源费改税后,适用的税额标准由原来的每立方米1.4元提高到4.2元,提高了近2倍。税负的变化对该公司的影响很大,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取用地下水。据了解,水资源税改革实施以后,该公司已投资2.32亿元对污水处理厂等节能环保项目进行升级改造,力争实现地下水零开采。河钢集团唐钢公司是一家国有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为节约用水,他们将水井全部关闭,在行业内率先实现工业水源全部取自城市中水,并投入3.2亿元高标准建设了华北最大的水处理中心,2016年节约新水1460万t,水综合利用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水资源税改革后,由于无取用地下水(地表水)行为,该公司成为一家非水资源税纳税企业,按2015年数据计算,可免缴水资源税3000多万元,收获了很大的节水红利。廊坊市前进钢铁集团公司早在2009年就开始了水资源循环利用,从2015年取用水情况看,前进钢铁全年用水1178万m3,其中地下取用水量18万m3,不到企业用水量的2%,而其投资建设的废水深度处理综合利用项目与雨水回收工程实现了1160万m3中水与雨水回用,大大降低了新水消耗,按每立方米2.8元的税额标准计算,可少缴水资源税3248万元,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节约用水带来的好处。

费改税以来,钢铁企业用水负担有升有降,这一升一降之间折射的是企业已有的用水方式与节水效能,推动企业提升节水意识,保护水资源,最终撬动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资源行业转型升级。节水设备看起来一次性投入较多,但从长远来看企业的受益更大,水资源税改革有效抑制了河北省不合理的用水需求,2017年、2018年河北全省非农用水量同比均呈下降趋势。由于改革后地下水的税负远远高于地表水的税负,同时调高了高耗水企业和特种行业的税额标准,倒逼企业采取节水措施,政策导向作用明显。在减少水资源消耗的同时,也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