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县水资源税改革情况总结[2]

四、围场县水资源税改革情况总结 [2]

(一)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1.强化组织保障,通力协作

围场县政府印发了《自治县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在承德市水利局的具体指导下,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主管局长为副组长的在线计量监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强力推动项目建设实施。县水利局为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增配多名专职人员,足额保障水资源管理各方面经费。县财政、水利、税务等部门密切配合,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工作过程中共同接受上级部门业务培训,相互及时沟通纳税信息。截至2018年,围场县2017年95处在线计量监控点任务已建设完成,监控点数据全部实现稳定上传,在线监控水量占比由原来的4%提高至80%以上。

2.周密部署抓落实,积极开展取用水信息移交核查工作

2016年6月起,对持有取水许可手续的取用水户纳税人及时准确完整进行信息移交,同时录入河北省水资源税取用水信息管理系统。针对取用水户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的通知》,强化基础管理,组织对全县取用水情况开展拉网式摸底调查,对无证取水、不安装计量设施的取用水户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对符合取用水条件要求的及时补办取水许可证,对企业倒闭或关停的持证取用水户进行注销,对逾期不补办证、不安装计量设施的非法取用水户及时移交水政监察大队依法进行处罚。

3.创新运行维护机制

围场县水利局和税务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取用水在线计量监控建设和水资源监控系统维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水资源监控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对具备在线计量监控条件的取用水户,县水利局、税务局联合与纳税人逐一签订了《水资源税纳税人取用水量核定协议书》,约定水量核定的程序、时限和三方责任,确立了在线监控数据在核定水量中的有效地位;对取水计量设施运行不正常或数据失准的按日最大取水能力核算取水量。同时两家单位在县电视台及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公布了对破坏取用水计量监控设施、偷盗水资源和偷漏水资源税违法行为的举报电话,有效解决了水资源监控计量设施运维等问题。

4.摸清底数,规范管理,切实做好非农取用水户监管和水量核定工作

围场县县域面积大,用水户分散,且规模较小,除自来水公司外没有取水100万m3以上的取用水大户,主要用水企业为硅砂造型材料行业,受行业特点和县域气候影响,大部分为季节性生产。根据生产季节情况,对取用水户按照行业分类分成三组,每组由一名副主任负责,每组每月建立水量核定台账,做到规范核定、严格核查,避免随意性。具备在线计量监控能力的取用水户,共同和税务局签订《水资源税纳税人在线监控取用水量核定协议书》,利用在线监控数据核定取用水量。新建、改建在线监控计量的取用水户,保证“完成一户,签订一户”。对不具备在线计量监控能力的取用水户,按时监督检查其计量设施安装及运行情况,必须按规定携带能够证实纳税期取用水量的计量设施图片、视频等资料申报取用水量。有异议的进行现场核查,取水计量设施运行不正常或数据失准的按最大取水能力核算用水量。每个纳税期均建立水量核定台账,台账必须由水量核定具体工作人员和主管负责人签字后存档,做到规范核定、严格审查。同时加大巡查监管力度,发现违法行为及时进行处理,责令限期整改。实现了取用水户计量监管、计划用水、水量核定和信息录入、审核、批准全流程无缝衔接,提高管理效率。自水资源税改革以来各纳税期水量核定率达到100%,累计核定取用水量2130.01万m3

5.精心谋划、扎实推进计量监控建设项目,努力提升水资源监控能力

围场县水利局和税务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取用水在线计量监控建设和水资源监控系统维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并制定了“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水资源监控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为确保2017年度在线计量监控项目建设科学、规范,围场县委托省水资源研究与水利技术试验推广中心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按照“一点一案”要求,对每个计量点逐点进行现场勘查,准确掌握安装环境、水管管径、出水能力、计量现状、监测设备保护等要素,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通过细化典型设计、设备选型和精准概算等措施,让实施方案成为非农在线计量监控项目建设的“说明书”,真正实现项目建设“可操作、可落地”。

6.高效推进完成农业超限额水资源税试点工作

农业超限额水资源税试点工作涉及围场县辖区37个乡,312个行政村,而且基础信息不全,数据不清,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信息调查,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县政府向各乡镇下发了《关于开展农灌用电电力终端计量设施及农用灌溉机井调查的通知》,从而有力地支持了基础信息调查摸底工作。向省市报送了“围场县农业水资源税纳税人认定工作报告和围场县农业水资源税纳税人信息登记表”,建立了围场县农业水资源税纳税人信息台账。

(二)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效果

1.节水意识得到提高

截至2019年6月底围场县共征收水资源税1573.30万元,是水资源税改革前同期水资源费征收的2倍以上,税收价格杠杆的作用逐步体现。一些用水企业纷纷转变粗放的用水方式,开展产业转型和技术创新。如围场县硅砂行业全部通过建设循环设施提高污水回用、采用新技术对取用水系统进行技术改造等系列节水措施,行业取用水量比2015年减少了7%以上。

2.水源结构得到优化

围场县严格执行河北省确定的“五高五低”水资源税税额标准,引导取用水户主动调整水源结构。部分有条件的取用水企业将原有地下水源转换为地表水,并投资建设循环水设施,工业行业每年节水10万m3以上。

3.水资源监管能力显著提升

严格取水许可监管,大力建设计量监控设施和信息系统,全面完善取水许可档案,执行用水计划申报,落实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水资源税改革以来,全县共新办取水许可证50余套,关停城区自备井73眼,取水许可监管能力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