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感知
2025年09月26日
第十二节 语言感知
语言似乎是感知的一个特例,有几种迹象可以证明,这个看法对电影声音的制作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67年,利贝曼恩(Liebermann)证明了语言音素的基本单元。音素(phoneme)即使在加速30倍的情况下也能被听懂,然而,其它声音受时间的限制,大概在加速10%左右就听不清了。在音乐加速10%左右,音乐家就分辨不出音符的次序,但演讲以3倍速度播放时,人们仍然能够听明白。大脑扫描显示,人们听演讲与听音乐时,语言与其它声音所刺激的大脑活动中心是不同的。
重要的是语言的全部声音模式,即频率、振幅和音色,以及它们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它是一种多维度的效果。这可以通过对这些因素加入失真来验证,我们会发现虽然加入了明显的失真,人们还是能听懂语言。例如,对于《二次世界大战血腥实录》(World War Ⅱ)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轰炸组的成员来讲,耳机内的声音被限制在一个非常狭窄的高频范围内,这是因为飞机噪声太大且无法控制的缘故。尽管声音在频率范围上减小了,但语言还是能听懂。语言的多维性可看作高冗余,因此,语言的可懂度是很强的(虽然高质量是另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