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录音格式
磁带和磁片之间的区别是很简单的:磁片是有齿孔的。在编辑和复制中,(剪辑套片机的)齿轮通过定位孔驱动磁片,并保持强力但完全有效的方式来保持同步。今天电影制作中的所有录音,最终都要经过后期制作这一环节,都是采用直接模拟磁性录音,但发行的拷贝一般采用光学的处理方式。这样,可以在洗印厂高速复制。
与电影摄影机的规格相对应,磁片主要有两种宽度:35mm和16mm。另外,35mm的磁片有两种形式:条状涂磁磁片(striped coated film)和全涂磁磁片(full coat)(见表6.4)。条状涂磁磁片在空白的片基上有两条氧化物涂层,全涂磁磁片至少在片孔之间的区域内涂氧化物,通常是全涂。条状涂磁磁片上的两条氧化物涂层,一条是用于录制单轨单声道信号的宽带,另一条较窄,是平衡涂磁条(balance stripe)。只是因为这样,才可以使磁片在卷轴上平稳地收卷。但偶尔也会用于录制同步信号。
条状涂磁磁片只有一条声轨,但全涂磁磁片可以录制以下几种格式中的任何一种:3轨、4轨或6轨。这几种格式的磁片,轨道宽度都是均匀划分的,因此,在3轨录音机上放录4轨的磁片会出现大问题。
16mm磁片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边有片孔,另一种是两边都有片孔,分别叫作单片孔(single-perf)和双片孔(Double-Perf),几种声轨格式如表6.5所示。

图6.3 35mm电影录音的格式。注意,你可以通过观察来区分条状涂磁磁片和全涂磁磁片,但无法区分全涂磁磁片上三种类型的录音。还有,有些“全涂磁磁片”只在穿孔间涂磁,而大多数是在磁片宽度内全部涂磁。

图6.4 16mm磁片录音格式
在美国,边缘轨是最常用的格式,中间轨有可以头尾翻转的优点,这在音响剪辑时是有用的。欧洲广播联盟(European Broadcasting Union;EBU)[4]的立体声标准经常被用做两个单声道来记录两种语言,而不是实际上的立体声概念。
表6.4 35mm声轨格式

[1]见第11章。在美国,Lt Rt通常占用1轨和2轨录制,但一些欧洲国家可能用2轨和3轨录制。[2]超重低频:见第11章。声道的顺序没有标准。
表6.5 16mm声轨格式

[1]见第11章。
表6.6给出了关于磁片消耗率、这三种规格的其它信息以及两种拍摄速率:24格/秒和30格/秒。24格/秒在电影制作中占主导位置,30格/秒主要用于一些要转成电视制式节目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