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论

1.总论

整体看来,制作声带的过程可拿一个沙漏的形状来比喻。顶端是声音资料和记录媒介。如果声音记录在胶片上,就把它们剪辑成声音磁片(cut unit),或与画面对应同步的多个声音效果片断。如果它们被记录在多轨的磁带录音机或数字音频工作站里,就把它们剪辑到多个声轨中去。声音剪辑主要是在沙漏模型的顶层选择声音、并在声轨中按照逻辑顺序的关系将它们一一排列。

以下几点决定声音将被放在何处:

·首先按类别将声音进行分组。例如,它们是属于语言、音乐还是音响。

·在每类声音元素的内部将声音做进一步的细分。例如,音响又可进一步分为环境声、动效、剪切效果等等。

·接下来声音被分配到各自的声轨当中进行剪辑。在这个过程中,用于混录的声轨安排需要做预先的考虑和设计。在制作某一个特定汽车效果时,所有的声音元素,如汽车发动后稳定的发动机声、刹车声、紧急刹车时的剧烈摩擦声、开关车门声等,都应剪辑安排到相邻的各声轨中去(这并不是说,来自同一个资料的声音不能剪进一个声轨中。如果是很好的衔接配合的话,它们也有可能会放置在同一声轨中)。

·在各条声轨的切换中有个很复杂的问题,就是要使各条声轨中的声音衔接和切换恰到好处。在一条声轨中切入太多的声音就会使混音师的工作变得很困难。混音师必须不断地调整切点之间声音的差异。另一方面,如果将声音分散到过多的声轨中,而每轨中只有少量的声音响果,例如,做了太多的渐弱渐强处理,将会使设备的使用变得紧张。声音剪辑师要遵循这些原则来对各条声轨进行剪辑,准备提示单,并将它们送至混录的第一个阶段。声音元素按类别进行初步混录叫作预混(premix)。在预混过程中,每次将具有典型特征的同类声音混录在一条声带上。例如,一条声带上的各种动效可能都在这个过程中被混录到一起。其中也许包括脚步声、衣服发出的沙沙声、门的吱吱声等诸如此类声音都被混到了一条动效预混声带上。

接下来对各种预混声带进行终混(final mix)。终混可以看作是沙漏的腰身部位,因为此时的声轨数量最少,且要反映出所有的声轨。终混后形成了几个声道的混录磁底(mix stem),如语言、音乐和音响等声道。混录就是要把各条声轨的声音,混合到所需的、数量尽可能少的声道中里。

保持终混中完成的各立体声声道之间相互分离的优点,是便于输出不同类型的混录磁底。这些混录磁底输出成混录母带(print master),可以用于不同的商业目的。例如,如果对白声带保持相对的独立,就可以直接用外国语的对白声带来替换掉原来的对白声带。它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制作成一个包含了音乐和音响的国际声带(M&E mix),这样就可以将本国的语言对白带用发行国的当地语言重新进行配音。

要记住的是,一旦声音被混录在了一起,声带间的拆分就只能存在于人的感觉和观念中了。所以,在混录过程中保持各声道和声带分离的相对独立性,有助于给终混的控制提供最大的灵活性。对商业放映的影片进行混录时,导演不一定坐在预混的现场。如果导演不在场,现场的录音师就要选择出声音效果最佳的镜头。假如导演后来否定了这些镜头,且又只进行了少量的缩混,那么这时候最好不要继续混录了,以便用新选择的声音进行替换和重新预混且不被注意到。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进行过声音的混前检查或预混,终混就会变得非常糟糕。因为,到那时任何决定都已经晚了。所以有序地进行同类声音的预混是最好的办法。

在这种方法中,产生了一条类似西洋跳棋式的交叉排列(checkerboarding)原理。这意味着一条预混声带可以占用棋盘上的红色区域,另一条占用黑色区域。每一条只在一部分时间内起作用,而且当播放其中的一条声带时,另一条就会被静音。然而,要注意的是棋盘上的线条并不是很严格的:预混声带在放音的同时、也有可能互相重叠同时还音。这种棋盘式原理的优点是我们在剪辑混录声带时,一条声带放音的同时其他的声带随即哑音。这种排列方式还为在最后时对声带进行的修改提供了有利条件。因为在终混时,导演如果对某个特别的音响不满意,就可以将这一小部分从预混声带中去除掉,换之以别的声音。

终混中完成的各立体声声道可以被制作成一系列的混录母带,在每一个发行拷贝上呈现的声音都是按1∶1的对应比例拷贝过来的。下面的图示就包含了几种不同声道制式的混录母带:

·5.1声道的英语数字立体声母带 ·2声道的英语4-2-4矩阵立体声母带[1]

·5.1声道的M&E国际声带 ·2声道的M&E国际声带 ·5.1声道的法语

·2声道的法语 ·5.1声道的德语 ·2声道的德语 ·5.1声道的西班牙语

·2声道的西班牙语

列表虽然较长但并不表示中间没有遗漏(列表中就遗漏了意大利语。因为按法律规定,意大利语的混录母带要在意大利本土配音,所以要将M&E国际声带送至意大利进行语言配音。亚洲语系、荷兰语和斯堪的纳维亚语,在电影发行的传统上使用英语对白声带,配以由英语对白翻译过来的当地语言字幕。即使其中的一些电影可能已经用当地语言配制了对白)。第11章中,对上面这些类型的混录磁底做了更全面、更完整地阐述。这充分说明了各种混录磁底的填入,使沙漏的底部变大了。这归因于它们的数量和多样性。

img

图9.1是一部故事片整个声音后期制作的混录过程的图解。每行表示一个阶段,每一类声音元素按类别进行预混,再将预混声带进行终混。终混形成了立体声制式中的各声道,然后输出成混录母带,作为声音后期制作过程的最终输出声带。

典型的电影声音制作包括六个阶段:

·原始资料录音 ·将素材剪辑成一个一个的声音片段(cut unit)

·预混 ·终混(final mix),由混录磁底的各声道组成 ·混录母带

·正片

电视声音制作的主要程序较电影声音制作更为紧凑。实际上,也总是根据锁定的[2]画面进行声音制作,但程序更简单一些:

·原始资料录音 ·多轨或音频工作站剪辑 ·预混

·终混,英语对白声带和M&E国际声带

如今在电影制作中使用各类设备和工艺的方法正在不断增多。数字设备正逐渐侵入到传统模拟领域。在某些场合,模拟设备正被它们所取代。例如,用DAT取代纳格拉录音,可以保持声音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另外,一些数字技术的发展更具革命性。比如,在数字音频工作站里,只需一个人就可以进行声音的剪辑和混录。而这些工作在传统的方式中,需要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部门才能完成。数字技术潜在地改变着包括人员、设备和录音棚在内的整个后期制作的流程。要了解声音剪辑师在整个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最好是结合一些有代表性的制作实例进行阐述,并可以了解到它们之间的局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