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平

1.电平

为混录的每一个声音元素设定电平(level)的确是混录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即使是最简单的设备也要通过推子(fader)——也叫作衰减电位器(potentiometer或pot)——来调整各个声音元素的相对电平(也叫作增益(gain)或音量)。其原因很简单,如果每次录音都要充分发挥记录媒介的功能的话,那么一个脚步的动效声将和语言一样响。然而在混录时,有必要使各个声音元素之间保持音量上合理的比例关系。所以,要在混录中取得合适的电平关系,必须将动效电平压低使之与语言电平适配。

每一路输入的主电平控制器通过控制功能的设置和类型来承担混录台上的其它处理。在混录调音台上,主通道的推子通常就是最大而且离录音师最近的控制装置,通常通过它的上下滑动来进行控制。根据主控制推子旁边很多竖直排列的电平数值标记来使推子重新定位。

另一个相关的主控钮叫作哑音(mute)。它是一个将信号一齐消音的简单开关。它可以比使推子快速地拉到底部要更快地切断信号声。哑音更普遍地应用于多轨音乐录音,在电影的混录中则相对使用较少。因为,在音乐中所有声轨都是一刻不停地连续放音的;而在电影中,当不需要出现声音时,剪辑过的声音磁片使用的是填充片来完成一种哑音的状态。在音乐混录中,可以将所有通路中的个别通路哑音。比如说,在铜管乐独奏时的弦乐通路,为避免铜管乐的声音从暂时闲置的传声器中串进弦乐通路,可用哑音开关。但“哑音”在电影混录台上也是很有用的,因为有可能在混录的最后时刻还需要对声音进行剪辑修改,如用某一个声音替代另一个声音。声音剪辑师也许可以将一个新的声音效果剪接进声带而不用改变原来的声音磁片。那么,使用哑音功能就可以将不想要的声音去除掉,并在混录过程中提供了一种方法来插入一个新的声音。如果提示单有误或不清楚,在播放和试听各路声音的时候依次按下哑音开关,混录师就可以获知各种不同的声音在混录台上的位置。

还有一种剪辑方法可用来代替哑音保持声画同步:这就是将磁片的长度保持不变,而将氧化物面与片基面翻转过来调换使用(这只能在条状涂磁磁片单声道录音时使用,否则就会听到片基上传来的声音)。

如果在一组镜头中做了太多的声音剪切,而且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再进行剪辑,哑音功能就可以来帮忙了。这时候,可用一台计算机依照在混录台上对一本声带进行的操作和变动过程,记录下被哑音的声音和没有被哑音的声音,并在以后的操作中重复执行这些哑音操作。就像推子的自动化一样,也可以在大多数的操作上建立一种复合的自动化哑音模式。

电平控制和哑音控制这两种功能非常重要,因而在很多精密复杂的混录调音台上是最先提升为自动化控制功能的。还有一种将其它所有通路哑音、只监听正在进行混录的某一路声音的功能也是非常有用的。这个功能叫单独选听(Solo)。按下一个单独选听钮,等于将其它所有的通路都哑音了。按下多个的单独选听钮,听到的就是仅仅这几路的声音。

在单独选听这一概念上存在着一些差异。大部分的单独选听系统只提供“提示”和“试听”的功能,因此在激活单独选听时,所做的信号处理如在立体声混录中的声像位置就会消失而听不出来。有一些则提供“在适当位置的单独选听”。一些单独选听系统是“有破坏性”的。也就是说,混录调音台的混录输出会受到单独选听功能的影响,因此不能在重要的混录过程中间使用。而另一些则是“没有破坏性的”,它只是在监听时起作用,在录音时不起作用。所以不同的混录台在它们可能具有的单独选听功能上差异会很大。

信号通道中的多重电平控制

现代混录调音台中的一个音频信号,在其流通过程中要经过大量的电平控制环节——单独通路推子、次编组主推子、主推子和监听音量控制。这么多种的控制,在提供了高效性和灵活性等优势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与在某一载体上录音时的问题相似:如果一盘磁带在标准录音电平以下录音,那么在后来提升到标准电平时,噪声也会变得明显。相反地,如果是过载录音,结果将会造成永久的失真。即使是在以后的制作各阶段将电平降低也无法消除失真。所以,尽管混录台的动态范围通常要比磁带录音机更大,但正确地在每一个中间环节时控制声音的动态范围,对避免过度的噪声和失真是很重要的。

在最专业的混录调音台中,各种控制功能的正确设定解决了上述问题,那些多样的电平控制能相对比较容易地完成。混录台上的电平刻度给予了重要的提示,以0dB作为电平控制的额定数值。很多混录台上都有“手动增益”,可将电平调至0dB以上。也就是说,可以将低电平录制的声音音量适当地从额定值提升至所需要的电平值,但额定标准的设定是明白无误的。在没有这种功能的混录台上,有必要搞清楚所有电平控制的额定标准值。在大多数的实际混录中,每一条通道通常都是用通路推子来控制电平的。而其它的控制,如次主推子和主推子电平控制被当做调整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整体音量平衡,或用于整个混录中声音总体的淡出和淡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