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解调
2025年09月26日
第六节 解调
“解调”(resolving)包括为了从原版带转录到磁片上而做的同步信号译码过程,或者是与画面同步地将声音素材输入到数字音频工作站上的过程。经过译码,每“格”的声音都会和每格的画面一样长。这样,即使是很长的镜头也能保持同步。为了实现同步,首先要做的是利用“打板”记号使工作版上的声音与画面同步。
解调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从磁带上还音同步信号;对所录的同步信号频率与外部基准频率进行比较,例如市电频率;导出加速或减速的控制信号,使同步信号的频率和外部基准信号的频率一致。这样,录音带就被“锁定”到基准频率上。同时,这个基准频率决定和控制着录音机的还音速度。在使用数字音频工作站时,同样的基准同步信号必须同时提供给还音的录音机和数字音频工作站。转录员必须确保同步系统在整个转录过程中始终保持在锁定状态下。如果这项工作做好了,那么,就绝对不会出现转录过程中的不同步问题。
当不同步时
由于种种原因,不同步的现象还是有可能产生的。在双系统的录音过程中,如何保持同步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这个责任自然而然地落到录音人员头上了。而实际上,如果摄影机出现了故障,摄影机就很有可能不按正常的速度运转,从而导致不同步。判断摄影机是否出现问题的一个方法就是看拍摄过程中光线的亮度是否一致。如果在放映机[3]上图像变得越来越清晰,同时光线产生周期性的变化,那就表明摄影机的快门已经与市电频率不同步了。因为如果在正常情况下,快门速度与市电频率之间应该有着精确的比率关系。例如,美国的标准就是二者的比值为2.5∶1(按60Hz和24格/秒计算),这个对应的数值关系应该是保持不变的。如果产生了任何的变化,都意味着其中的某一设备没有按照正常速度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