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插入录音

第四节 插入录音

插入(punch in)录音是后期制作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因为,它实现了混音的更新,而无需将整卷声带重新混音。插入录音(insert recording)依赖于混录师的能力,他要使调音台上的设置与之前混录中所用的调音台设置匹配。这可以通过来回在声源(通过调音台输出的声带上的混录声迹)和已录制完成的声带之间进行的切换来确定。一旦将电影声带快进快退时没有发现声音上的差异,混录师就可以进行插入录音了,也就是可以激活定时抹音和录音的电路,不着痕迹地开始一段新的录音。然后,混录师就可以继续进行一本声带上某一段落的重新混音。当再次回到演员能依照原始录音与调音台上声音的设置一致的位置时,就可以切出(punch out)了,从而产生了一个新混录的段落,而且与已有混录声之间的衔接上不会有突然的变化。这一过程为后期制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依靠使用三磁头的录音机,我们可以知道,早先的录音是什么状况以及新的录音将会是什么情形,这是通过激活音源声带开关来实现的。

插入录音也用于音乐录音棚的多轨录音机上。我们假设所有的声轨都没问题,除了那个有一个错误音符的声轨之外。那就可以让音乐家在准确的时间点演奏正确的音符,然后在错误音符前插入,在其后切出。音乐家通过聆听其它声轨得到“提示”,然后连续演奏(因为很难在合适的时间只演奏一个音符)。录音师在合适的时刻插入切出,用新演奏的音符做了替换。

插入和切出也用于音响剪辑。通常通过慢速或暂停,根据画面将每个短音响正确定位。然后将磁片或是录像带倒回后向前卷动,然后剪辑系统通过手动或自动的方式,按照需要进入录音状态,在打算插入音响的开始处插入,在其结尾处切出。

由于在这两种情形之下都使用了三磁头录音机,于是就产生了一个难题。对于单独的录音和放音磁头,如果边听还音边跟着音乐同步演奏,音乐家会与放音磁头上的声音同步,却不能按需要的那样,与录音磁头同步。这个问题在多轨录音历史的早期,由吉他大师雷司·保罗解决了。他设计了一种方法,监听用录音(record)磁头对声轨所做的还音(play back),这种录音方法被称为选同步、选还音或冠以其它近义的名称,即使使用了三磁头的配置,也能保持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