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片剪辑操作
1)头尾牵引片
关于头尾牵引片(head and tail leaders)的标记问题,声音剪辑师必须注意磁片规格(35mm或16mm)是否符合接收声音磁片的混录室的要求。在传统上,后期制作和洗印车间的操作对牵引片有着不同的要求,但人们常常搞不清楚。在后期制作中,大多数牵引片都有一个清晰的声音起始标记,它与学院或SMPTE牵引片(它们都有一个起始帧,但它们从画面第一格开始后的牵引片长度不同。因为,学院牵引片用于影院发行,以胶片长度计量,而SMPTE牵引片是以时间来计量的)的画面“起始”一格相对应。传统的做法是剪下记录有音频信号的一个单独画格,把它与牵引片中标记为“2”的画格相对应。画格“2”位置的“扑”音(pop)提供了一种确定混录室里所有已被装上的磁片达到同步的方法。因为,同时还音所有的声音磁片时,应该只能听到一个(声音较大)“扑扑”的同步声,而不是接连好几个的“扑扑”声。
2)用废胶片做填充片
创作者常常会在声带中有意加入一些以哑音为背景的段落,它和已录好的声音分开散布在声带上。可以将未记录过信号的磁片用来做声带的哑音段落,但这种昂贵的花费是不必要的,而且在未被使用过的磁片通过还音车的还音磁头时,会不断地发出“嘶嘶”声。因而,一般用废胶片来代替填充片。这种填充片(fill leader)通常由旧的发行拷贝接成,这些反转片可能已被磨损,但就做填充片而言,还可以认为其属于未受损的范围内。而且,废胶片填充片应该不是太脏或有破洞,这样就可以在机器上平滑地运转。
在用旧的、便宜的发行拷贝做填充片时有一个难题。画面废胶片做的填充片有一面涂有感光乳剂,另一面为片基。感光乳剂面相对较柔软,因而在还音磁头上拖动时可能被刮掉。如果发生这个问题,在还音磁头上堆积的感光乳剂会很快导致间隔损耗,最先丢失的是高频。所以,有必要在剪辑废胶片填充片时就将片基面朝向还音磁头。
区分画面正片上的感光乳剂面和片基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基于它们对光有不同反射程度的现象。当观察感光乳剂面时,会发现画格外侧区域的反光程度与画格内侧区域的反光程度是不同的,画格内不同色层的反光程度有时看起来也不相同。片基面看起来却是一致的光亮度。另一个方法是用舌头舔胶片,你会发现如果是感光乳剂面,你的舌头会被粘住,而片基面则不会。在暗室中要区分一个未加工过的负片的两个面就可以用到这个小窍门。
画面在放映时,可能头尾的牵引片会混淆在一起,而且还有可能难以分辨出牵引片上的笔迹,所以,习惯上在画面镜头的头尾处接上黑色或其它颜色的牵引片。黑色牵引片稍带一点乳白色,涂有一层特别柔软的感光乳剂,所以,对感光乳剂层所在面的判断也必须遵守使用废胶片时的准则。有些剪辑师用不同颜色的头尾牵引片,那样,即使隔着一段距离也能分辨出一本磁片的开始处和结尾处。
3)剪辑同步和放映同步
贯穿整个后期制作,有一种同步被用于各类声音磁片之间并与画面相关联。在此过程中,各条声音磁片可以说成是处于剪辑同步(edit sync)的状态。也就是说,这些声音磁片在同步套片机中与其对应的画面是齐平的。当画面和声音在混录室里“挂”起来进行放映时,声音磁片的起始标记就会位于画面光圈的直径位置或在还音车的磁头上,实现声画的同步放映。
后期制作完成后的洗印过程中,由于声带会偏离画面,所以有必要使用另外一种形式的同步。产生偏离的原因是放映机中的拾音头和画面镜头不在同一个位置上,它们被移动了。所以必须将剪辑同步的声音磁片“往前提”或“往后拖”来解决声音与画面之间的位置偏离问题。标记头尾牵引片中的一个问题,是后期制作中在保持声画同步所需的条件与洗印时在暗房里保持反转片上的声画同步所需要的条件之间,存在着潜在的混乱。声音剪辑师很少处理洗印车间里用于复制拷贝的同步点。如果整个后期制作的同步剪辑中,只有一个同步标记出现在头部的牵引片上,混淆的程度就会降低。
4)同步工作样片
同步工作样片(syncing dailiy)在早先的例子中已经提到过。实质上,磁片和工作样片的长度几乎一样,所要做的就是使它们能够同步适配。通常可以剪去多余的画面胶片或为声音磁片接上牵引片来使两者同步。在某些情况下,画面有可能被接上了空白片(slugged),因而在工作样片的监看过程中使得声音内容非常有意思。没有画面时,声音还在继续。
5)声音卷
现在让我们谈谈,声音剪辑师将大量转录的音响进行整理,并将它们依次记录在一本磁片上的情况。随后,声音剪辑师对磁片进行分卷(break down),剪切成单个的声音卷(donut),并将它们的基面朝外卷起,而且不使用卷轴。所产生的每一个声音卷都包含有一个音响,而且如果将它们有序地排列在一个架子上,就很容易找到一个单独的声音。剪辑师常常在将一本磁片从头到尾剪切成声音卷的同时,一次准备一到两条磁片,这个过程直到影片所需的声音卷都被剪切好了才结束。
6)节约和重组剩余磁片和废弃磁片
当某个声音卷切成后,磁片将要比它实际用到的部分要长一些。在声音卷上所需的声音之前被剪掉的那一部分叫片头剩余片(head trim),在片尾未使用过的那一部分叫片尾剩余片(tail trim)。有用的声音部分被接进声带后,那些不用的片头和片尾剩余片不能被扔掉,可以卷成小卷或挂在片兜(trim bin)中。这样就能将它们重新利用,如果画面被一个延长的镜头所更换,则可根据需要将这些剩余片接入到声带中去。当然,在此过程中,必须清楚要用的剩余片与其要接入的磁片之间是否相符。因此,有必要给这些剩余片做一些适当的标记。
7)与画面的修改保持一致
如果在声音剪辑工作开始后,还要对画面做修改,那么声音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改。在画面胶片修改剪辑的情况下,声音的修改工作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中的一种来完成:
·当画面又加入一个镜头时,必须将与该镜头长度相同的废胶片填充片接入所有的声音磁片,以保证在镜头插入之后所有的声音能够重新保持同步。然后,再将与新接的镜头对应的声音同步剪接进来。
·当一场戏或一个镜头被删除时,要将相同长度的声音磁片剪掉以保持声画的同步。画面和声音的剪辑点可能不在同一位置。因为,有可能声音在镜头的交接处重叠了,但为保持同步,剪掉的声音长度必须与剪掉的画面长度相等。
·当需要将一个镜头的开始或结尾处延长时,所进行的声音剪辑取决于声音本身。一个剪接效果(cut effect),如正在关车门的效果声,就只需将声音调整使之与相应画面同步就可以了。另一方面,或多或少具有连续性的声音,如环境声,就需要将其延长至与新延长的画面相等。如果能找到合适的片头或片尾剩余片,只要将所需的长度插进去就可以了。如果没有,则需要重新转录。
8)压缩扩展降噪的影响
扬声器盒和立式剪辑机的还音标准级别是相当低的,而台式剪辑系统则较好,足以用于临时混录。声音剪辑师必须处理这种情况,即听到包含了压缩扩展降噪系统进行的压缩编码、但没有得到相应解码的声音。声音剪辑师在他的还音系统中所听的声音是被完全压缩的,杜比SR型的压限可达26dB。这意味着,剪辑师听到的低电平声音已经被提升了。当对它们进行解码时,响度将是其本身响度的3倍。声音剪辑师必须清楚地了解到他们正听到的声音是被高度压缩过的,并不代表最终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