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转录是后期制作中没有什么创造性,但却是非常必要的环节。事实上,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排除创造性的因素。因为,转录工作要在连续几周的后期制作中保持转录声带的一致性,以使一直分散的声带能直接相互连接起来。所以,在所有的转录过程中设定和保持一个严格的标准是相当重要的。

然而,值得指出的是,很多获得“奥斯卡学院奖”的录音师都是做转录工作出身的。为了这个“不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他们对原始同期声带、声音效果磁片和CD唱片进行转录,还进行磁片与磁片、以及数字媒体之间的转录。

一般来说,转录工作是把原始资料进行拷贝,使其尽可能的在目标载体上与原始资料统一。在大量的信号处理中,为改善声音的质量一般容易产生偏差的原因有:

·转录设施中的监听设备,一般不论在哪里都应基本与配音室和混录室里的监听设备一致,否则,监听标准很难建立。[1]

·不断地对分散的声带进行精确的处理,使得对转录声带的流畅连接变得不是很难或者是容易的。

·在剪辑之后,再进行转录通常会使效果更好。因为,转录时还不清楚镜头的顺序和剪辑点,而在一场戏中保持声音的连贯性是很重要的。

因此,除非迫不得已,转录中是不应进行信号处理的。只有在出现了以下情况时,才需要进行信号处理:

·如果声源的录音电平过高,会导致按此标准转录的拷贝上出现声音失真。

·如果声源的录音电平过低,会导致按此标准转录的拷贝上出现低频噪音。

一般来讲,专业录音采用的录音电平都是合适的基准电平。所以,上面考虑到的这些情况并不是经常会遇到的。

为使转录过来的声音在镜头切换时能衔接得更好,允许对声音做适当调整。将剪辑的起始点,放在与节目素材的电平相差±1/2dB、频响相差±1dB的范围内是比较合适的。如果能在接连几个星期的后期制作中一直保持着这个标准,就不会出现前后镜头声音不接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