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健康的定义

一、健康的定义

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保障。以往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现代健康观告诉我们,健康已不再仅仅是指四肢健全、无病或虚弱,除身体健康外,还需要精神上有完好的状态。人的精神、心理状态和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甚至对社会都有影响,更深层次的健康观还应包括人的心理、行为的正常和社会道德规范,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可以说,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相当广泛的。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进行了深化,认为健康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及道德健康。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工程技术医学模式”,人们对疾病、对健康的认识更加多元、更加多维,尤其是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新医科医学教育的转变,健康的内涵和外延正在发展变化。业界认为,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其内涵过于严格,完全健康的状态难以达到,缺乏实践意义和指导性。为此,业界专家一直在努力为健康寻找新的定义。刘伶燕[1]等认为健康指人的属性及其相应的生活环境,在常态质量的基础上(含常态)出现变化后,不影响个体和群体生命、生存、生产、生活状态时的体质。 Law[2]等提出健康是有能力应付生活的需求, 并建议健康服务领域采纳能力健康概念。Bircher等[3]认为健康是一种个体潜能、生命需要、社会和环境因素良性互动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