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的监测评估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的监测评估,是通过对《规划纲要》规定的健康中国建设主要指标、健康中国行动考核指标,以及健康专项行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的定期监测,根据对不同地区健康指标的发展水平、进步幅度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健康中国各专项行动的实施进度和效果,找出促进或抑制相关健康指标优化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卫生健康相关政策、组织开展各种健康促进活动(如健康环境促进、职业健康保护等)以及改变社会、个体行为习惯提出意见建议,以便于不断优化各级政府健康决策的过程。《规划纲要》要求建立健全监测评估机制,制定规划纲要任务部门分工方案和监测评估方案,并对实施进度和效果进行年度监测和评估,适时对目标任务进行必要调整。对各地在实施规划纲要中好的做法和有效经验,要及时总结,积极推广。
健康中国战略着眼于“大卫生、大健康”的现代先进健康治理理念,其内涵与外延既涉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公共政策、经济发展,以及个人生活行为方式等复杂的健康影响因素;又涉及包括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相关体制机制在内的整个卫生健康体系;更涵盖了作为个体的人从出生到死亡全生命周期。因此,健康中国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系统,内容具有全局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特征。这种参与主体多样化、差异多元化、信息海量化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一套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监测评价体系,才可以及时掌握各专项行动在全国各地区的推进情况,随时发现并鼓舞先进,推广先进经验;及时发现后进,协助采取积极措施,共同攻坚克难,整体均衡动态有序地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各项措施落地落实。王秀峰[1]等研究认为,综合国内外相关领域战略规划监测评估经验,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的监测评估,以下四点具有借鉴意义。一是围绕战略规划的目标和重点任务,从宏观到微观、从总体到局部、从核心指标到具体指标,建立清晰、明确、多层次的监测评估指标体系;二是开展基于“投入—过程—结果”全链条、全周期的监测评估,既包括对战略规划本身的评估,也包括对执行和执行效果的评估;三是突出重点,在监测评估指标选择上有所侧重,不盲目求全求大,通过把握具有全局性、代表性、引领性的主要指标,提升监测评估指标的可操作性;四是充分考虑差异性,包括地区之间、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差异性,确保客观、全面反映情况。
(一)健康专项行动监测评估的目标和原则
2021年3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下发《健康中国行动监测评估实施方案》和《健康中国行动监测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健康中国行动监测评估主要工作目标,一是全面掌握目标指标完成情况。通过动态监测和定期评估,全面掌握健康中国建设的推进实施进度和成效、健康中国行动各项目标指标完成情况,加强宣传引导,及时发现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二是推动重点任务有效落实。建立完善监测评估机制,对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各部门的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可以推动各地各部门加大力度,确保有效落实健康中国建设所提出的各项任务。三是增强指导性和引领性。以监测评估结果为基础,根据发展环境和形势变化,为考核工作提供参考,为相关政策措施制定提供依据,不断增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的指导性和引领性,切实提高相关政策措施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实施方案同时确立了健康中国行动监测评估工作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统一性。围绕《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设定的目标任务,综合考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要求,建立统一的监测评估体系,总体监测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保持相对稳定,确保横向和纵向可比。二是突出针对性。在主要指标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领域和年度任务要求,根据健康中国行动年度重点任务要求,科学合理、动态调整年度监测指标,切实提高年度监测评估的针对性,及时反映健康中国建设实施进展成效。三是注重差异性。根据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的特点,充分考虑各地工作基础、发展水平及发展空间的差异性,科学合理制定评估方法,确保评估结果真实反映客观情况和努力程度。四是兼顾代表性和可得性。监测评估指标以定量为主,逐步均衡覆盖专项行动和重点任务,指标内涵明确、测量方法科学、数据来源清晰,并具备较好的代表性和可获得性。尽量使用已纳入统计制度和调查系统的规范统计数据,不额外增加基层负担。
(二)健康专项行动监测评估内容和指标构成
关于健康中国行动监测评估内容,实施方案规定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主要目标指标进展情况。主要对《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所确定的总体目标和主要指标的年度进展情况及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判断,了解专项行动指标任务进展状况和总体目标实现状况。
第二,年度重点任务落实情况。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和健康中国行动年度重点任务要求,合理确定年度任务指标,对年度重点任务及相应工作指标的进展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分析相关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了解政府、社会、个人各项任务落实情况。
第三,组织实施和支撑保障情况。对建立健全组织架构和完善各项支撑保障措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了解各专项工作组、各地在加强组织领导、开展监测评估、建立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健全支撑体系以及加强宣传引导等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并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
第四,总体进展与成效。分析总结《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的总体进展与成效,强化健康中国战略的贯彻落实,找出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结合国内外形势变化和要求,提出下一步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建议。
关于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的遴选,实施方案规定,按照“整体监测、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思路,围绕主要目标指标、年度重点任务、总体进展和成效,突出对结果性指标和政府工作性指标的监测评估,综合考虑指标的代表性、可得性、灵敏性和均衡性,确定定量监测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核心指标。围绕15个专项行动,以《规划纲要》监测指标、健康中国行动确定的124项主要指标及《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确定的26项指标为基础,综合考虑统计调查基础和数据可获得性,范围涵盖健康影响因素控制、重点人群健康促进、重大疾病防控、健康服务与保障、健康水平以及健康产业等6个方面,覆盖15个专项行动。
二是遴选年度重点任务动态性的指标。根据健康中国行动的年度重点任务,由各专项行动工作组提出。
核心指标总体保持稳定,根据健康中国行动主要年度指标和分省数据可获得性的情况,定期调整增加纳入监测评估的主要指标;涉及年度重点任务的指标根据每年重点任务进行动态调整。
(三)健康中国行动监测评估类型和组织程序
监测实施方案规定,健康中国行动监测评估层级包括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层级,省级监测范围为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省级以下的,由各地负责组织实施。监测评估周期。原则上以年为周期,每年6月底前完成对上一年度的监测评估。在年度监测评估基础上,按照健康中国行动阶段目标要求,在2022年和每个五年规划的中末期组织开展监测评估,全面了解健康中国行动实施进展情况。
监测评估采取专项监测评估、地方监测评估、第三方监测评估与总体监测评估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监测评估相结合、以定量监测评估为主的方式进行,反映健康中国行动主要目标指标的进展情况和年度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对组织实施和支撑保障情况采取定性的评估方式。
1.专项监测评估。由各专项行动工作组围绕健康中国行动提出的目标指标和任务举措,对本行动中各地进展情况进行系统监测评估。其基本程序包括:
(1)制定专项监测评估方案。在做好与总体监测评估实施方案衔接的基础上,明确专项监测评估主体和对象、范围和层级、内容和指标体系、程序和方式方法、数据来源和质量控制要求、工作机制和保障条件、结果运用等以及对地方的有关要求。
(2)确定专项监测评估内容和指标体系。专项监测评估内容包括:专项行动主要指标(含结果性指标、个人和社会倡导性指标、政府工作性指标)的年度进展情况,专项行动目标实现情况,个人、社会和政府各项任务落实情况。遴选确定专项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后,逐一明确各指标的内涵口径、计算方法、数据来源、监测层级和频率等。
(3)组织开展专项监测评估并形成报告。各专项行动工作组根据监测评估工作方案,组织开展专项监测。原则上每年5月底前形成上一年度专项行动实施进展专题报告,报送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
2.地方监测评估。基本程序为:各地根据当地具体行动方案,围绕主要目标指标和行动任务,制定本地监测评估方案。在做好与国家总体监测评估实施方案衔接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统筹考虑专项监测有关目标指标和任务要求。根据本地监测评估方案,组织开展监测评估工作,原则上每年5月底前形成上一年度本地实施进展专题报告,经本地政府或健康中国行动推进议事协调机构审议通过后,报送推进办。
3.第三方监测评估。鼓励具备条件的第三方组织积极参与健康中国行动监测评估工作,遵循“独立公正、客观真实、严谨规范”的原则,围绕健康中国行动目标指标特别是个人和社会倡导性指标、个人和社会行动任务等,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形成第三方监测评估报告,为专项监测评估和总体监测评估提供有益参考,逐步探索推动建立独立、公正、规范的健康中国行动第三方监测评估机制。
4.总体监测评估。在专项监测评估、地方监测评估及第三方监测评估等基础上,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组织开展总体监测评估。各相关部门围绕《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的任务分工,结合工作职责,做好监测评估指标体系中涉及数据的采集、汇聚、交换、共享工作,提供相关重点任务的进展情况。推进办根据专项行动实施进展专题报告、各地实施进展专题报告及各相关部门提供数据和情况,参考相关第三方监测评估报告,以统计监测数据为基础,依托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形成总体监测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