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理类三 智慧药监激发健康新动能

综合管理类三 智慧药监激发健康新动能

一、工作背景

针对现阶段药品安全监管形势,为深入实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智慧监管行动计划,江西省启动药品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及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形成以日常监管、远程监管、抽查检验、执法办案、信用管理、公共服务等业务系统为基础的一体化监管平台,为推进药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和保障。

二、主要做法

(一)实施企业动态远程监管,促进药品行业企业自律。为了解决传统监管模式中的诸多问题,江西省智慧药监平台增加了远程监管、非现场监管等创新监管模式。通过对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日常行为数据的自动化获取、同步上传区块链平台,监控并展示项目的全过程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对实验研究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重点企业远程监管,实现生产活动全程留痕,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通过对采集数据进行比对、算法建模,分析风险监管对象及高风险隐患并及时预警。

(二)强化药物临床试验日常监管,注重“管服”结合。运用数据自动化采集、前置设备、物联网、内容识别等技术,有效获取生产基础数据和生产过程数据,通过物联网设备采集生产,流通的环境信息,自动生成记录,实现企业日常经营行为关键控制点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化留痕。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手段,将企业各种经营行为进行针对性的指数化建模,通过数据动态监测与分析,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数据异常,识别企业潜在的质量、工艺、管理风险隐患,预警企业可能存在的违法行为,突出并规范事件中的过程监管,形成长效监管机制。在监管过程中,引导机构提高质量管理意识,提升药物临床试验水平;同时,指导机构强化内部质控,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全面提升机构自身质量管理能力与水平。

(三)聚焦监管效能,在“大系统、大数据、大应用”上发力。针对业务系统分散的实际,建设涵盖行政审批、日常监管、执法办案、抽查检验、信用管理等的全省统一业务大系统。打破监管信息横向不连接、纵向不贯通造成的大量“信息孤岛”壁垒,以监督、检查、执法、检验、监测等监管活动采集的大数据为核心,构建数据的“归集—分析—应用”流程,建立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一企一档”和“一品一档”,形成智慧监管的全品类、全链条、全流程信息应用,以信息化助力药品安全监管,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经验判断向智能决策转变,实现由业务驱动的传统监管向数据驱动的智慧监管的转型提升。

三、推进成效

江西省药品智慧监管平台基于省内各级药品监管部门业务实际需要,对通过信息化建设成果提供的服务进行统筹规划,将先进技术与业务进行了深度融合。一方面打通部门间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加强药品监管横向协同与纵向联动;另一方面,基于统一的大数据中心,从各业务角度、重点关注方向等整合业务信息资源,为各级监管人员提供数据分析应用,帮助监管人员深入分析和了解业务开展动态提供决策辅助,有效提升监管效能。

(一)实现对异常数据研判和监管响应。通过对药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合规性进行分析和比较确认,实现了对药械生产异常数据的研判,反映出风险企业、风险产品、风险批次等,可以为药品监管部门在监督检查中靶向风险企业提供数据支撑,有效提高监管响应效率。

(二)实现药品监管效率提升。系统的各项设计都要求从业务需求着手,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与业务进行融合,以智能服务的形式扩充业务应用,从各层级用户的使用方式和使用习惯出发,采用人性化设计,注重细节设计,切实提高系统的易用性。系统具有灵活、易用的特点,切实提高系统的实用性,从而真正的服务监管。

(三)实现管理与服务并行。通过建立江西省统一药品监管信息平台,将企业主体日常监管、抽检检验、执法办案和信用管理等相关信息及时录入系统,整合药品监管相关数据资源,充实监管数据信息,完善监管数据库,实现省、市、县三级监管部门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共享交换。不仅可以节省监管所需的人力物力,更可以提高监管过程中的准确性、统一性和规范性。(江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专家点评:药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安全,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也是健康江西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案例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打通国家与省之间、省级不同部门之间数据互联互通,构建服务全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的药品监管数据中心,为实施健康江西行动、促进全民健康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