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考核评价的方式
(一)实行分级分类考核
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各部门的工作职能和特点不同,衡量的标准自然应有所差异。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工作基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客观条件及特色健康战略需求,辩证地分析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充分发挥当地特色与优势,克服简单比位次的做法,防止片面追求增长速度、盲目攀比总量的短期行为,坚持分层分类的管理导向,尽可能让相同类别的考核对象在同一赛场上“赛跑”,推动各地各部门把长板拉长、短板补齐,发挥好考核评价对推动健康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
(二)实施全过程考核评价
全过程考核评价方式是一种多维度、多元化的全面考核方式,是与健康中国行动同时进行的共时性考核评价,能及时提供反馈,发现实施过程中的潜在问题,改错纠偏,及时调整。由此,注重年度考核、平时考核和专项考核有机结合,采取年初建账、平时查账、年底算账的方式,全面、客观、动态掌握被考核地区、部门各项工作的实绩实效。要注重把考核功夫下在平时,实绩创造在哪里,考核就应跟踪到哪里,考察履职担当,及时掌握被考核对象的“活情况”和“新变化”。
(三)注重第三方评估与群众监督
国民健康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统筹卫生资源及非卫生资源,发动个人、家庭、社区、各类健康促进和照顾机构及政府部门的力量。而且,考核评价一个地方的健康中国行动工作,关键看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人民群众的评价怎么样。为使考核评价客观全面地反映本地区、本部门情况,可以引进第三方评价机制,委托专业社会调查机构进行满意度调查,体现考核评价的公认性。同时,强化群众的参与和监督,搭建群众评判平台,努力使考核导向、评价标准与群众的意愿相符合,真正把评判的“表决器”交到群众手中,把上级评价、部门评价、下级评价和群众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变单向、平面、单维评价为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的评价,尤其注重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
(四)建立健全考核评价结果公示、问责制度
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相互质证的开放环境,有利于摆脱内部管理评价体系的束缚,对权力形成约束和控制,提高评价决策的透明度和公开度,继而得到社会群体的广泛支持和认同。同时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健康中国行动的考核评价结果也比较关注,在评价过程中可以分析其方式是否比较科学、公平。因此,应当建立信息公开机制,规定健康中国行动的考核评价结果须通过电台、报纸、刊物、网站等媒体公开,并通过互联网、电话、邮件的方式建立切实可行的公众投诉渠道以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与评议。此外,对于健康中国行动考核评价中不履行责任、推脱责任的相关人员要有相应的整顿措施。涉及多个部门应对责任进行明确划分,以避免出现各部门之间出现责任“空白区”。这样,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都会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防止和约束行政失效,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五)实行分阶段逐步推进考核评价
健康中国建设是在实践探索中,根据不同时期的健康需求,不断在思路、方法、路径等方面调整、创新和完善的动态过程。由此,需要充分考虑健康中国专项行动不同阶段特征与目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分阶段逐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考核评价工作,切实保障各阶段年度目标任务实现,以高质量的过程确保高水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