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面临的挑战
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健康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各种挑战亦需要妥善应对[4]。
1.在生活方式和行为方面,存在不健康生活方式的现象。《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仍然普遍存在。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续上升,农村首次突破30%推荐上限,家庭人均每日烹调用盐和用油量仍远高于推荐值。同时,居民在外就餐比例不断上升,食堂、餐馆、加工食品中的油、盐应引起关注。青少年经常饮用含糖饮料问题已经凸显,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成人30天内饮酒率超过四分之一,身体活动不足问题普遍存在。《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显示,2018年我国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其中男性吸烟率为50.5%。我国每年100多万人因烟草失去生命,如果不采取有效行动,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每年200万人,到2050年增至每年300万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
2.在环境因素方面,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严峻。随着社会经济和工业化的发展,导致大气、土壤、水等环境污染以及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凸显。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在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健康目标的监测指标中,中国居民健康指标大多优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国的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遏制环境污染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及其带来的健康隐患、医疗资源的充足性及布局的均衡性、政府在卫生健康领域的总体投入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
3.在生物学因素方面,我国居民疾病正在发生改变。慢性病发病率迅速上升,慢性病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率的88.5%,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严重隐患。慢性病患病率上升的同时,其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较低。很多人缺乏健康管理意识,对健康投入过少。此外,当前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劳动关系、人际关系趋紧,工作和生活压力趋增,借助互联网失序蔓延的不良情绪和社会氛围,对公众心理和生理健康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传统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传统传染病的“死灰复燃”、新发传染病时有发生,以及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都影响人群健康。
4.在医疗服务的利用方面,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治轻防”的现象。《“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努力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以“治已病 ”为中心向以“治未病”为中心转变,从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转变。健康管理的核心是“预防前移 ”,对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实行有效控制与干预。《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为77.4亿人/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我国健康体检人次2020年仅为4.31亿人/年。人们对“预防前移”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等认识不足,“重治轻防”的现象依然存在。
5.在社会因素方面,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这是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首次超过14%。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导致健康维护与医疗、护理的成本在逐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