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影响因素控制类一 擦亮健康教育“赣籍品牌”
一、工作背景
加快健康江西建设,进一步推动健康江西行动,巩固提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江西省着力打造江西健康教育品牌,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传播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健康观念,不断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
二、主要做法
(一)注重向纵深推进,构建多元协作联动格局。以疫情防控为契机,以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为抓手,强化顶层设计,注重高位推动,依托疫情防控宣传引导和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大联合、大宣传、大推动,明确各部门对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建立覆盖各部门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健全各级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有效整合系统内外、宣传健教、临床公卫等卫生健康资源,推动形成以健康教育网系建设、工作协同机制建设、基础平台载体建设、各地特色品牌建设、健教人才队伍建设“五大建设”为主体的多维工作格局,为高质量推动健康教育开展提供持久动力。
(二)注重多形式融合,打造健康传播全新模式。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通过资源整合、平台搭建、人员重组等方式,以互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为支撑,在全国率先建设省级卫生健康行业融媒体中心、开通全国首个省级卫生健康“强国号”、推出“健康江西”APP等,构建了以健康江西学习强国号、“江西卫生健康”公众号、健康江西客户端、健康江西抖音号与江西卫生健康报、《健康江西》杂志为主的10多个平台主流媒体矩阵,开通首列卫生健康主题宣传高铁列车“健康江西”号,成为江西省卫生健康宣传的重要流动载体和宣传平台,形成覆盖网络、电视、广播、报刊、出版、机场、地铁、高铁、公交等全方位健康传播全新模式,为健康科普提供丰富的宣传平台,让百姓随时随地可以轻松获取到丰富的健康资讯,将大卫生、大健康、大宣传工作向纵深推进。
(三)注重宽领域覆盖,提升健康教育服务质量。充分发挥政府、行业、社会、媒体、专家等各方作用,将健康教育融入健康江西建设、融入爱国卫生运动、融入常态化疫情防控,结合卫生城市创建、健康城市创建、健康区县建设等,针对不同人群健康需求,精准性开展健康科普“六进”、健康中国行、赣籍名医返乡义诊等活动,依托省、市、县各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健康巡讲团,建立“健康科普讲堂菜单”涵盖13类300余种科普主题,供群众线上点单,线下安排讲座、义诊等活动,围绕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创新推出系列科普动漫片《66兔家》共100集,推出《全媒体“健康传播”系列丛书》入围中宣部发行局“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评选和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针对群众关心的健康话题,开设健康科普大讲堂,开展“健康江西 科普先行”等抖音话题视频征集,举办全省健康科普大赛和全民健康素养知识网络挑战赛,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平台,通过多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传播形式,不断加大科普力度,保证频次和活动受众面,让健康科普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四)注重全方位普及,开展疫情防控健康教育。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社会疫苗”作用,江西紧跟疫情形势和群众需求,全时段、高频次、多形式开展硬核科普,累计编发各种科普传播材料300余种,制作纸质海报和宣传页180万张,发放各类防控科普宣传资料960万余份,制作5部健康教育疫情防控公益广告片经国家广电总局在全国卫视媒体推广,编著《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学生防护手册》,下发《进一步做好江西省常态化疫情防控科普宣传工作的通知》,联合省委宣传部举办疫情防控及健康素养知识网络大赛,针对城区农村、不同人群,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全天候滚动播放,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全时段提醒告知以及以社区、村、学校、企业等为重点,持续不断利用农村小喇叭、无人机、标语横幅、公告通告、音响广播、电子屏幕等各种宣传平台和阵地,全面科普疫情防控知识。
三、推进成效
近年来,江西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积极发挥健康教育的先导和基础作用,围绕健康中国行动和疫情防控健康科普宣传等有关工作要求,不断健全机制,优化资源,创新载体,探索构建与时代发展同步、与群众需求契合、与生产生活相融的健康教育体系,不断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全省居民健康素养由2019年的19.85%增至2021年25.53%,超过国家平均水平。(健康江西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专家点评:健康教育是“治未病”的长远之举,此案例通过构建多元协作联动格局,打造健康传播全新模式,开展疫情防控健康教育,提升健康教育服务质量,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增强“治未病、防大病”意识,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促进全社会关注健康、重视健康,提高全民的健康素养,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切实推动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