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典型案例
实施四项工程
一、工作背景
近年来,海南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结合打造“健康阳光、好学上进、勤劳诚信、文明朴实”海南学生“特色印记”,积极探索、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四项工程,着力构建学生生命安全和健康教育体系,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二、主要做法
(一)实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程。省委书记多次批示指示抓好近视防控工作。省政府授权省教育、卫生健康部门与市县政府签订《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明确工作任务。省教育、财政、发展改革、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出台《海南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三年(2021—2023)行动方案》《海南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指南》《海南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评议考核办法(试行)》等系列文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联动、家校共治的工作格局。一是全省学生眼疾病筛查项目连续3年被列为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省政府办公厅全程督办,该项目为全省范围内的幼儿园及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含民办)3—15岁学生提供眼疾病筛查,累计筛查率100%,2020年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二是在完成国家规定的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以及干预项目的基础上,近视监测范围实现市县区全覆盖。三是加快视觉硬件环境建设,全省中小学可调节课桌椅改造率达100%。作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市县(市、区)的五指山市,学校灯光改造全部完成。四是大力普及近视防控知识,发挥学校健康教育主阵地作用,1—9年级《海南省中小学健康教育》教材融入了近视防控内容。省教育厅联合人民网、新华网、海南日报、海南广播电视台、南海网等媒体制作了《幼儿园孩子也近视》《罪魁祸首竟是它》等系列科普文章和节目,制作了《海南省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动画宣传片》。五是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结合“双减”,全面落实校内校外活动1小时、大课间30分钟,开齐开足体育课,组织学生更多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促进视力健康。通过综合施策,海南的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 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别为48.29%、44.87%和41.57%,分别低于全国同期5.31、5.33、11.13个百分点。即使在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防控期间上网课影响、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大幅上升达到62%的情况下,海南学生也没有出现近视率上升现象,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得到部委主要领导的点名表扬。
(二)实施安全应急综合演练基地建设和防护能力提升工程。着眼于新时代学校安全应急的特点,立足于海南省基本省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共投入1.5亿元,全省东西南北中布局建设5个中小学生安全应急综合演练基地,其功能集应对台风、溺水、交通、火灾、地震等应急演练场所为一体。同时,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海南省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和防护能力提升工程、安全应急综合演练及基地建设、安全应急综合演练基地管理文件,对此项工程的实施作出全方位制度性安排。一方面,基地建设运营由所在地市县政府负责,市县政府可通过招投标方式委托非政府组织进行运营管理,市县政府通过无偿提供基地场所、给予建设奖补、给予生均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予以支持。另一方面,将安全应急综合演练纳入课程教学。小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接受1次初级安全应急综合演练,初中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接受1次中级安全应急综合演练,累计培训学生超过15万人次,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大幅提升。
(三)实施中小学生游泳教育普及推广工程。海南省四面环海,省内水系较为发达,中小学生溺水事故时有发生。2017年省长亲自谋划推进全省普及中小学生游泳教育,把中小学生学游泳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纳入为民办实事事项。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制定政策措施,把游泳作为学生需要掌握的专项运动技能之一,省教育厅制定了规范普及中小学生游泳教育全程管理的意见,强力推进中小学生游泳教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四年多来,全省共投入10亿元,建成的320个游泳池全部投入使用,基本实现乡镇游泳池建设全覆盖,培训游泳师资1800人次,保持游泳池高效利用。到2021年8月底,2021年毕业的小学生除因身体和心理原因不宜参加游泳的学生外,应培训人数12.92万,已全部培训合格。中小学生溺水势头得到一定遏制,全省中小学生溺亡事故从年初的两位数逐步下降到个位数。在培训过程中,一是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确因身体和心理原因不宜参加游泳的学生,不强制要求,“应学尽学、应会尽会”。二是充分融入防溺水安全知识和技能。坚决摒弃“一考了之、一培了之”的做法,把安全教育贯穿于游泳培训全过程、各环节。一方面,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把防溺水安全知识和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全面融入游泳教学全过程,利用抖音、今日头条、线上有奖参与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防溺水知识,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游泳,更要掌握防溺水知识和自救施救基本技能,实现培训过程的零事故。三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共筑防溺水安全防线。鼓励各地各校探索防溺水小妙招,并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在全省推广。比如,陵水县的中小学以同村同居住地为单元,自主组建学生间的“安全互助小组”,通过小组长和同学们的互相提醒、互相劝阻,避免同伴外出“野泳”,取得较好成效。目前全省已经建成11万个互助小组,涉及学生近106万人。四是将游泳纳入全省中考体育选考科目。2021年10月,省教育厅出台《海南省初中学业水平体育科目考试方案(2021年修订)》,明确从2022年起,把50米游泳作为初中生体育考试选考科目,分值逐步增加。
(四)实施大中小学校自动除颤仪安装和使用普及工程。海南省委书记作出“首先在高中阶段安装 AED 自动除颤仪,然后逐步覆盖到其他学段”的批示,省政府把中小学安装自动除颤仪列为省政府为民办实事事项。从2020年起,由省级财政列出专门经费,分3年为高中、初中(同期在高校安装)、小学各学段学校安装自动除颤仪。2020年为全省高中阶段学校安装自动除颤仪187台,2021年为全省初中阶段学校安装自动除颤仪374台(同时全省21所高校全部安装),2022年继续为全省1700多所小学安装。在安装配置的同时,对50多万师生进行设备使用培训,掌握使用技能。2021年2月24日上午8时,文昌学校某一学生在学校操场跑步时突发心搏骤停,经训练有素的老师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并使用校医室自动除颤仪进行抢救而度过危险期,转移到医院得到了及时救治,挽救了一条幼小生命。(健康海南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