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江西特色行动监测评估指标释义

二、健康江西特色行动监测评估指标释义

(一)建立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1.指标属性:

定性指标、江西省监测指标。

2.指标定义:

建立并完善省级和市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

3.指标目标:

《江西省“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要求,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打造一批中医药文化传播基地,制作一批承载中医药文化的文创产品。支持将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卫生健康教育课程,推进中医药传统文化列入高等院校思政课程。积极承接高水平中医药(传统医药)国际性会展,推进海外中医药中心建设,将中医药服务和产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4.指标意义:

2020年6月,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国际合作交流。挖掘和传承江西中医药精华精髓。围绕旴江医学和江西省中医药名家学术思想以及“樟树帮”“建昌帮”传统炮制技术工艺,编制旴江医学典籍,推进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建设。支持建设一批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制作一批反映江西中医药的影视作品和文化创意产品。支持将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卫生健康教育课程,推动中医药传统文化列入高等院校思政课程。推动中医药国际合作与交流。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独特作用。支持中医医疗机构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发挥热敏灸在治未病中的作用。加强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推广治未病干预方案。加强中医治未病科普工作,大力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普及太极拳、健身气功(八段锦)等养生保健方法。

5.数据来源:

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江西省卫生健康委,自评报告和相关资料。

(二)以县为单位拥有独立建制的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数

1.指标属性:

约束性指标、定量指标、江西省监测指标。

2.指标定义:

每个县(市、区)拥有独立建制的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数量(至少拥有1个)。

3.指标目标:

《“健康江西2030”规划纲要》提出,健全以中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省级中医医院,各市、县(市、区)办好1所中医类医院,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医药健康促进行动要求,到2022年、2030年,以县为单位拥有独立建制的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数应达到或超过1个。

4.指标意义:

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实现县办公立中医医院全覆盖,加快推进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医院的中医科、中药房建设。加强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建设是我国中医药发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作为中医药工作基本载体的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在提供基本中医医疗服务、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保障居民健康、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5.数据来源:

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自评报告和相关资料。

(三)县级公立中医医疗机构达到三级医院标准比例(%)

1.指标属性:

约束性指标、定量指标、江西省监测指标。

2.指标定义:

县级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中达到三级医院标准所占比例。

3.计算方法:

县级公立中医医疗机构达到三级医院标准比例(%)=县级公立中医医疗机构达到三级医院标准数/辖区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数×100%。

4.指标目标:

《“健康江西2030”规划纲要》提出,实施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工程,加快中医医院改造升级,力争95%的中医医院达到二级以上标准,30%的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成为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健康江西行动》之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提出,县级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中达到三级医院标准比例2020年应达到45%,2030年要达到50%。

5.指标意义:

2022年3月,国家中医药局等十部委局《关于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到2025年,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医院、门诊部、诊所)基本实现全覆盖,80%以上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通知明确规定,要发挥县级中医医院龙头带动作用。到2025年,全部县级中医医院达到《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

6.数据来源:

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自评报告和相关资料。

(四)设置中医治未病科的三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比例(%)

1.指标属性:

预期性指标、定量指标、江西省监测指标。

2.指标定义:设置中医治未病科的三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占辖区内三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比例。

3.计算方法:

设置中医治未病科的三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比例(%)=设置中医治未病科的三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数/三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数×100。

设置中医治未病科的三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

4.指标目标:健康江西行动监测评估指标体系(试行)提出,到2022年,设置中医治未病科的三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比例应达到或超过50%。

5.指标意义:

加强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推广治未病干预方案。加强中医治未病科普工作,大力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普及太极拳、健身气功(八段锦)等养生保健方法。支持建设一批省级、市级中医治未病中心;推进县级中医院中医治未病服务指导中心建设,指导辖区内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大力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生活方式,推进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6.数据来源:

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江西省卫生健康委,自评报告和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