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
传染病和地方病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新发突发传染病风险持续存在,一些已经控制或消除的传染病面临再流行风险。
(一)行动背景
近年来,传染病疫情总体形势平稳,呈现小幅波动,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性传播成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疫情逐步由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波及范围广,影响因素复杂,干预难度大。2005—2019年,江西省累计报告慢性乙肝病例超过42万例,每年新发结核病患者约3万例。血吸虫病、土源性线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仍然威胁流行地区居民的健康。加大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治工作力度是维护人民健康的迫切需要。
(二)行动任务
1.充分认识疫苗对于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
知识点
哪些人群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者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建议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母亲生育的婴儿,建议在出生24小时内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阻断母婴传播。
2.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主动了解艾滋病、乙肝、丙肝的危害、防治知识和相关政策,抵制卖淫嫖娼、聚众淫乱、吸食毒品等违法犯罪行为。不共用针头和针具、剃须刀和牙刷,提倡负责任和安全的性行为,鼓励使用安全套。发生易感染危险行为后主动检测,不歧视感染者和患者。
知识点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种,母婴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性传播。拒绝毒品、自尊自爱、遵守性道德、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在还没确定是否感染时,有没有“后悔药”可阻断病毒传播呢?答案是有。HIV阻断药是一种极有效的补救措施,抓住发生暴露后2小时内(最佳阻断时间)至暴露后72小时内(黄金阻断时间),切断艾滋病病毒复制的过程,防止病毒从已感染的细胞扩散从而感染更多的细胞。越早服用阻断药,成功率越高。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等可疑症状时要及时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结核病患者要遵医嘱,坚持规律、全程、按时服药,坚持规范治疗后大多数可以治愈。家中有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时应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
4.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免疫力低、抵抗力弱,是流感的高危人群,建议在流感流行季节前在医生的指导下接种流感疫苗。
5.饲养者应为犬、猫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带犬外出时,要使用犬链或给犬戴上笼嘴。被犬、猫抓伤或咬伤后,应当立即冲洗伤口,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尽快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和人用狂犬病疫苗。
6.接触禽畜后要洗手。不与病畜、病禽接触。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或未经卫生检疫合格的禽畜肉。发现病死禽畜要及时向畜牧部门报告,并按照要求妥善处理。
7.讲究个人卫生,做好防护。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避免接触疫水,不在有螺地带放养家畜,渔船民下水前做好防护措施;肝吸虫病流行区居民不生食或半生食鱼类、螺类和肉类,不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喂鱼和施肥。钩虫病流行区居民避免赤足下水下田,加强防护。
8.远离疾病。建议碘缺乏地区居民食用碘盐;饮水型氟中毒地区居民饮用改水后的合格水,做好自家管道维护;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地区居民要尽量使用清洁能源或改良炉灶。
——社会参与任务和政府主要职责
1.动员社会各界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支持社会团体、企业、基金会、有关组织和志愿者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感染者扶贫救助等公益活动,鼓励和支持对易感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开展动员检测和综合干预、感染者关怀救助等工作。
2.落实血站血液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核酸检测全覆盖,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措施全覆盖,落实感染者救治救助政策。综合提高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针对性,提高综合干预的实效性,提高检测咨询的可及性和随访服务的规范性。
3.全面实施病毒性肝炎各项防治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高风险人群开展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为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学校和托幼机构工作人员、集体生活人员等易传播甲型肝炎病毒的重点人群接种甲型肝炎疫苗。
4.加大重点地区以及学生、老年人、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的筛查力度,强化耐药筛查工作,及时发现结核病患者。实施结核病规范化治疗,提高诊疗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核病患者全疗程健康管理服务。落实结核病救治保障政策。
5.持续开展流感监测和疫情研判,掌握流感病毒活动水平及流行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6.开展寄生虫病综合防控工作,加强改水改厕、环境卫生治理,持续降低农村寄生虫病流行区域人群感染率。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坚持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防治策略,落实有螺环境禁牧,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推广、建设无害化厕所和船舶粪便收容器,严控涉河湖畜禽养殖污染。
7.完善犬只登记管理,加强对宠物饲养者责任约束,提升兽用狂犬病疫苗注射覆盖率。逐步实行牲畜定点屠宰,加强对屠宰场(点)屠宰家畜的检验检疫,做好病变脏器的无害化处理。
8.对碘缺乏病病区,继续落实食盐加碘综合防控措施;对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完成改水工程建设或巩固提升工程,做好工程后期管理和维护;对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清洁能源,不燃用高氟的煤,引导群众进行改炉改灶并正确使用改良炉灶。
9.做好晚期血吸虫病、地方性克汀病、氟骨症重症患者的救治帮扶,加强综合防治和分类救治;对重症患者进行残疾评定,将符合条件的纳入残疾保障范围和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三)行动目标

(四)行动实践
适应新形势下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需求,持续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巩固地方病防治成果,筑牢健康屏障。一是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开展疫情风险评估,为指挥部决策提供建议。先后以指挥部名义制定印发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文件170余份。充分做好疫情应对准备,组织全省分梯队做好流调人员储备。坚决有效处置突发疫情,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的高度肯定。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做好加强免疫和3—11岁人群接种。二是有效实施重点传染病多病共防。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显著增强,初步建成国家致病菌识别网江西区域网络实验室建设。艾滋病防控能力显著增强,结核病防治体系逐步完善。在保障新冠疫苗大量接种工作下,保障常规免疫和非免疫规划疫苗正常有序提供。巩固麻风病防治成果,顺利完成《江西省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终期评估省级现场复核工作。三是地方病防治工作效果显著。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持续加强,达标进程持续推进。疟疾防治成果持续巩固,坚决守住了“无死亡病例和发生输入性疟疾病例再传播”底线,继续维持疟疾消除状态。全省持续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状态,26个氟中毒病区县全部实现控制和消除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