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理膳食行动
健康取决于许多因素,合理膳食是保障健康的基础。合理科学的膳食能补充人体日常足够的营养,对降低居民疾病患病风险,提高民族素质意义重大。
(一)行动背景
近年来,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仍面临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相关疾病多发等现象。2012年调查显示,江西省71%居民食盐日人均超6克(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为5克);居民家庭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36.6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下简称《膳食指南》)推荐标准为每天25—30克);居民膳食脂肪提供能量比例达到38.77%(《膳食指南》推荐值上限为30.0%)。
高盐、高糖、高脂肪等不健康饮食是引起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的危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2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非传染性疾病正在成为主要的健康风险。2016年,中国儿童和青少年(5岁—19岁)年龄标准化肥胖率为11.7%,成人(18岁以上)年龄标准化肥胖率为6.2%[1]。合理膳食以及减少每日食用油、盐、糖摄入量,有助于降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二)行动任务
1.对于一般人群。学习中国居民膳食科学知识,使用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平衡膳食餐盘等支持性工具,根据个人特点合理搭配食物。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足量饮水,成年人一般每天7—8杯(1500—1700毫升)。
知识点
推荐摄入量:提倡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不高于5克,成人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不高于25—30克,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克,蔬菜和水果每日摄入量不低于500克,每日摄入食物种类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

知识点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准则和核心推荐,把平衡膳食原则转化为各类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的图形化表示。宝塔共分5层,体现了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和坚果类以及烹调用油盐等5大类食物和食物量。
2.对于超重(24千克/平方米≤BMI<28千克/平方米)、肥胖(BMI≥28千克/平方米)的成年人群。减少能量摄入,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适当选择一些富含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蛋白和豆类)的食物。避免吃油腻食物和油炸食品,少吃零食和甜食。
知识点
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BMI),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中国成年人BMI正常值范围是18.5≤BMI<24,小于18.5为偏瘦,24—28为超重,大于28为肥胖。
计算公式为:BMI=体重÷身高2。(体重单位:千克;身高单位:米。)
3.对于贫血、消瘦等营养不良人群。建议要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瘦肉类、奶蛋类、大豆和豆制品的摄入,保持膳食的多样性,满足身体对蛋白质、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素的需求。
4.对于孕产妇和家有婴幼儿的人群。特别关注生命早期1000天(从怀孕开始到婴儿出生后的2周岁)的营养。孕妇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和海产品,确保怀孕期间铁、碘、叶酸等的足量摄入。
5.对于家庭。提倡按需购买食物,采取适宜的烹调方式;学会选购食品看标签;集体用餐时采取分餐、简餐。
知识点
“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
——社会参与任务
1.推动营养健康科普宣教活动常态化,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全民营养周、“三减三健”等宣教活动。推广使用健康“小三件”(限量盐勺、限量油壶和健康腰围尺),鼓励专业行业组织指导家庭正确使用。
2.加强对食品企业的营养标签知识指导,指导消费者正确认读营养标签,提高居民营养标签知晓率。科学减少加工食品中的蔗糖含量。
知识点
什么是营养标签?营养标签是指在预包装食品标签上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信息和特征的说明。食品营养标签主要包括表格形式的“营养成分表”以及在此基础上用来解释营养成分水平高低和健康作用的“营养声称”“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营养成分表是一个包含有食品营养成分名称、含量和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百分比的规范性表格。营养成分表中“1+4”不能少。“1+4”是指营养成分表中至少应标出能量和4个核心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的含量及其占NRV百分比,这是出于对食品构成、当前居民健康状况的考虑而规定的。
NRV%是表示食物中的相应营养素含量占人体(轻体力劳动的健康成年人)全天需要量的百分比。
3.鼓励生产、销售低钠盐,并在专家指导下推广使用。引导企业在食盐、食用油生产销售中配套用量控制措施(如在盐袋中赠送2克量勺、生产限量油壶和带刻度油壶等)。
4.鼓励食堂和餐厅配备专兼职营养师,定期对管理和从业人员开展营养、平衡膳食和食品安全相关的技能培训、考核;提前在显著位置公布食谱,标注分量和营养素含量并简要描述营养成分。
5.制定实施集体供餐单位营养操作规范,开展示范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创建活动。鼓励发布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人群的平衡膳食指导和食谱。
——政府主要职责
1.全面推动落实江西省国民营养计划(2018—2030年),因地制宜开展营养和膳食指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制定符合实际的居民食养指导。推进传统食养产品的研发以及产业升级换代。继续推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
2.加大营养政策执行和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组织实施注册营养师/技师制度,推动在幼儿园、学校、养老机构、医院等集体供餐单位配备营养师,在社区配备营养指导员。教育部门指导和督促学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相关管理制度,学校将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相关知识纳入健康教育教学内容。强化临床营养工作,不断规范营养筛查、评估和治疗。
3.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贯彻落实以食品安全为基础的营养健康标准,推动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起草制定,开展营养标准的宣传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推动低糖或无糖食品的生产与消费。
4.执行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鼓励企业进行“低糖”或者“无糖”的声称。推行油、盐、糖包装标准,在外包装上标示建议每人每日食用合理量的油盐糖等有关信息。
(三)行动目标

(四)行动实践
江西省通过合理膳食基础性研究、膳食营养健康宣教指导、营养健康环境建设等具体措施,纵深推进健康江西合理膳食行动落地。一是扎实推进膳食营养健康科普宣传。启动“合理膳食 营养惠万家”为主题的全民营养周和“珍惜盘中餐 粒粒助健康”为主题的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活动,发布《江西省在校学生营养健康监测报告2021》《江西省居民食物消费量调查报告2021》,举办百万师生同上营养健康课堂、营养健康电视专访、营养健康作品征集等系列传播活动。二是稳步推动营养健康食堂(餐厅)建设。组织教育、卫生等部门专家研制《江西省营养健康食堂建设规范》《江西省医疗机构营养健康食堂建设规范》,联合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管局、省体育局,制定印发《江西省营养健康食堂(餐厅)创建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全省营养健康食堂(餐厅)建设目标、建设流程、部门分工职责。三是夯实膳食营养健康基础研究。以肠道益生菌菌株研究、产品开发、产业转化为主要方向,成功申报国家区域性营养创新平台。集聚农业、工信、卫生等省国民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的部门科研资源,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充分转化平台科研、技术成果转化,开发功效显著、功能完备、影响深远的营养健康系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