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理类五 “三下乡”助力健康江西建设
一、工作背景
通过志愿服务开展爱心义诊、普及健康知识是提升基层群众健康水平的有效方式,而青年大学生是开展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共青团江西省委按照“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通过开展江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高校医学生深入基层社区,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学科优势,进行调研帮扶,开展医疗援助,为建设健康江西贡献青春活力,彰显青年风采。
二、主要做法
(一)优化组队搭配。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观念,扩大重点团队队员的选拔范围,鼓励更多有理想、有文化、有想法、有技术的学生加入团队,团队组建上有学历层次、学年层次的差异,避免单一结构,实现朋辈引领作用,推动校校、校企合作,实行联合组队,让不同院校的学生发挥各自优势,更有效地服务乡村健康建设。
(二)深化校地合作。推动高校与地方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建立不同侧重方向、稳定有效的医学类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实践提供良好的硬件设备和物质基础。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医学专业技术优势,与地方医院、卫生部门紧密合作,有计划地开展校院村挂钩系列医疗卫生服务实践基地建设活动,实现项目化运营,最大限度地挖掘社会资源,调动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中。
(三)开展爱心义诊。积极组织各高校医学专业学生深入乡村基层,开展爱心义诊活动,针对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对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常见疾病给出缓解办法及养生建议,积极为患者测血压、测血糖、B超、心电图等基础医学检查,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为群众排忧解难。
(四)普及健康知识。充分发挥各高校医学类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结合自身学科知识,组建实践服务队深入基层,帮助人民群众答疑解惑、防病治病,提高日常保健和“治未病”意识,宣教健康科普知识,向群众解读常用药物的性状以及对药物的真假辨别等知识,同时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做专题讲座。
(五)专项技能培训。动员各高校组建医学类实践服务队,根据基层医疗卫生状况,展开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帮扶工作,聚焦防溺水宣传、急救技能教育、心肺复苏教学、慢性病预防与恢复、食品健康与疗养的专题,展开技能培训。
三、推进成效
(一)覆盖范围广。在团省委统筹推动下,各高校实践服务团成员聚焦服务主旨,主动作为,成效显著。江西中医药大学组建实践服务队奔赴浮梁县、永新县、井冈山市等地开展爱心医疗、健康讲座等活动,共计开展义务诊疗、健康体检、红色文化体验、帮扶农户务农、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30余场,覆盖2600余人次。赣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实践团深入赣州市兴国县的乡村乡开展送健康“小药箱”公益活动,接待咨询村民2000余人次、义诊村民1200余人、讲授保健知识8场次;南昌医学院组建6支专业医疗服务队在社区、市民公园广泛开展义务诊疗、义务体检、健康知识宣讲等,累计宣讲82场,覆盖6000余人。
(二)社会反响好。各高校实践服务团围绕爱心义诊、知识普及、技能培训三个主题,突出特色,注重服务效能,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取得了显著成效,社会反响良好。江西中医药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项目被人民网、新华网、江西日报、大江网等权威媒体报道10余次,赣南医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在“学习强国”APP、新华网、江西新闻等媒体发表,总点击量超过70000,被省级媒体新闻报道5篇,国家级媒体新闻报道2篇,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485份。(共青团江西省委员会)
专家点评:推进健康江西行动要坚持“共建共享”的建设路径,积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团省委组织高校医学生深入基层社区,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学科优势,进行调研帮扶,围绕“爱心义诊”“健康知识普及”“专业技能帮扶”主题展开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医学类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开展医疗援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为建设健康江西贡献青春活力,彰显青年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