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健康相关发展指标释义
(一)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1.指标属性:
预期性指标、定量指标。
2.指标定义: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口占政策规定应参保人口(16周岁及以上人口减去其中的全日制在校学生和现役军人)的比例。
3.计算方法: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口/政策规定应参保人口(16周岁及以上人口减去其中的全日制在校学生和现役军人)×100%。
4.指标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2020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为91%,到2025年,要达到95%。
5.指标意义: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包括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两大制度平台。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城镇各类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单位就业人员应当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目前基本养老保险未参保人员主要集中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重点群体。
6.数据来源: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二)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1.指标属性:
预期性指标、定量指标。
3.指标定义: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目。
4.计算方法: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总人口(千人)。5.指标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2020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1.8个,到2025年,要达到4.5个。
6.指标意义:
“十三五”时期,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刚刚起步,2020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约为1.8个。“十四五”时期,通过加快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各地增加托育服务资源配置、鼓励社会力量建设综合性托育服务机构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等措施,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可达4.5个,托位总数可达640万个左右。
7.数据来源: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三)成人肥胖增长率(%)
1.指标属性:
预期性指标、定量指标。
2.指标定义:成人肥胖增长率是指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的年均增长速度。
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平方米),按照中国成人体重判定标准,体重指数≥28千克/平方米即为肥胖。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BMI在18.5—24.9时属正常范围,BMI大于25为超重,BMI大于30为肥胖;我国通常认为BMI大于24即为超重,大于28为肥胖。
3.计算方法:
成人肥胖增长率(%)=(当年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人数—上一年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人数)/上一年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人数×100%。
4.指标目标:
合理膳食行动指出,我国成人肥胖增长率2002—2012年平均每年增长约5.3%,到2022年及2030年,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
5.指标意义:
肥胖在全世界呈流行趋势。肥胖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又是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脑卒中(中风)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高盐、高糖、高脂等不健康饮食是引起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的危险因素。
合理膳食行动要求,对于超重(24千克/平方米≤BMI<28千克/平方米)、肥胖(BMI≥28千克/平方米)的成年人群,减少能量摄入,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适当选择一些富含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蛋白和豆类)的食物。避免吃油腻食物和油炸食品,少吃零食和甜食,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进食有规律,不要漏餐,不暴饮暴食,七八分饱即可。
6.数据来源:
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
(四)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
1.指标属性:
预期性指标、定量指标。
2.指标定义:
儿童生长迟缓是指儿童年龄和身高低于标准身高中位数两个标准差。
3.计算方法:
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某地区当年5岁以下儿童年龄别身高<(中位数-2个标准差)人数/某地区当年5岁以下儿童身高(长)体重检查人数×100%。
4.指标目标:
合理膳食行动指出,2013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8.1%,到2022年和2030年,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要分别低于7%和5%。
5.指标意义:
合理膳食行动要求,对于贫血、消瘦等营养不良人群,应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瘦肉类、奶蛋类、大豆和豆制品的摄入,保持膳食的多样性,满足身体对蛋白质、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素的需求;增加含铁食物的摄入或者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来纠正贫血。实施贫困地区重点人群营养干预,将营养干预纳入健康扶贫工作。继续推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
6.数据来源:
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
(五)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
1.指标属性:
预期性指标、定量指标。
2.指标定义:
通过无烟立法而受到保护,避免在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遭受烟草烟雾危害的人群数量占全国人口数的比例。
3.计算方法:
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全面无烟法规覆盖人群总人数/全国人口人数×100%。
4.指标目标:
控烟行动提出,我国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基期水平为10%左右,到2022年和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分别低于24.5%和20%;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要分别达到30%及以上和80%及以上。
5.指标意义:
领导干部要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起模范带头作用,公务活动参加人员不得吸烟、敬烟、劝烟;医务人员不允许在工作时间吸烟,并劝导、帮助患者戒烟;教师不得当着学生的面吸烟。政府要逐步提高全面无烟法规覆盖人口比例,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积极推进无烟环境建设,强化公共场所控烟监督执法,把各级党政机关建设成无烟机关。
6.数据来源:
全国爱卫办,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等相关材料。
(六)65—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
1.指标属性:
预期性指标、定量指标。
2.指标定义:
65—74岁失能老年人数占65—74岁老年总人数的比例。
根据民政部行业标准《老年人能力评估》(MZ/T039—2013),老年人能力评估一级指标共4个,包括日常生活活动、精神状态、感知觉与沟通、社会参与,二级指标共22个。老年人能力划分为4个等级:能力完好、轻度失能、中度失能、重度失能。
3.计算方法:
65—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65—74岁失能老年人数/65—74岁老年总人数×100%。
4.指标目标:
老年健康行动提出,我国65—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基期水平为18.3%,到2022年和2030年,65—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要有所下降。
5.指标意义:
降低65—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将失能的发生尽可能延迟至生命的终末期,维持老年人的功能发挥,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健康老龄化目标之一。支持社会组织为居家、社区、机构的失能、部分失能老人提供照护和精神慰藉服务。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居家养老服务。加快出台推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抓紧研究完善照护服务标准体系,建立健全长期照护等级认定标准、项目内涵、服务标准以及质量评价等行业规范和体制机制。
6.数据来源: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本公共卫生报表。
(七)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
1.指标属性:
预期性指标、定量指标。
2.指标定义:
65岁及以上人群中,过去一年符合老年期痴呆诊断标准的人数占本地区65岁及以上人群的比例。
3.计算方法:
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抽样调查65岁及以上人群中,过去一年符合老年期痴呆诊断标准的人数/调查人群总人数×100%。
4.指标目标:
老年健康行动提出,我国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基期水平为5.56%,到2022年和2030年,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5.指标意义:
《“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要求,完善老年人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实施老年痴呆防治行动,制定《国家应对老年痴呆行动计划》,推动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干预试点工作,建立老年痴呆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的综合防控机制。《“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要求,实施老年人失能预防与干预、老年人心理关爱、老年口腔健康、老年营养改善和老年痴呆防治等行动,延缓功能衰退。
6.数据来源: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报表。
(八)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
1.指标属性:
预期性指标、定量指标。
2.指标定义:
癌症患者治疗五年后的生存比例。
3.计算方法:
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随访满5年尚存活的癌症患者数/开始随访的癌症患者数×100%。
4.指标目标:
《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防治行动提出,2015年,我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为40.5%,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分别不低于70%和80%;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率达到55%及以上并持续提高;基本实现癌症高危人群定期参加防癌体检。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提出,我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基线水平为30.9%,2020年要提高5%,到2025年要提高10%。
5.指标意义:
癌症防治行动要求,个人应密切关注癌症危险信号。如身体浅表部位出现的异常肿块;体表黑痣和疣等在短期内色泽加深或迅速增大;身体出现哽咽感、疼痛等异常感觉;皮肤或黏膜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持续性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或带血;持久性声音嘶哑、干咳、痰中带血;听力异常,流鼻血,头痛;阴道异常出血,特别是接触性出血;无痛性血尿,排尿不畅;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进行性体重减轻等。出现上述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并接受规范治疗。政府应对发病率高、筛查手段和技术方案比较成熟的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肺癌、宫颈癌、乳腺癌等重点癌症,制定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
6.数据来源:
国家卫生健康委,肿瘤登记年报。
(九)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1.指标属性:
约束性指标,定量指标。
3.指标定义: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占畜禽粪污总量的比率。
3.计算方法: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数/畜禽粪污总量×100%。
4.指标目标: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提出,我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2020年基期值75%,2025年目标值>80%,年均增速(累计)>5%。
5.指标意义:
以生态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为导向,推动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种养循环一体化,建立农村有机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网络体系,推进农林产品加工剩余物资源化利用,深入实施秸秆禁烧制度和综合利用,开展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
6.数据来源:
农业农村部公报。
(十)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比例(%)
1.指标属性:
预期性指标,定量指标。
2.指标定义:
乡村医生中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数比例。
3.计算方法:
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比例(%)=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数/乡村医生总数×100%。
4.指标目标: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2020年,我国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比例基期值38.5%,2025年目标值为45%,年均增速6.5%。
5.指标意义: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实现每个乡镇都有1所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都有1所卫生室,每个乡镇卫生院都有全科医生,支持中西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设备提档升级。切实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支持并推动乡村医生申请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全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实行差别化的医保支付和价格政策。开展和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6.数据来源: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服务监测网络直报系统。
(十一)乡镇(街道)范围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
1.指标属性:
预期性指标,定量指标。
2.指标定义:
拥有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的乡镇(街道)占全部乡镇(街道)的比例。
3.计算方法:
乡镇(街道)范围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拥有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的乡镇(街道)数/乡镇(街道)总数×100%。
4.指标目标: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2020年基期值54%,2025年目标值60%,年均增速(五年累计)6%。
5.指标意义:
通过支持县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改造、将具备条件的乡镇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扩建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综合利用残疾人托养服务设施等方式,因地制宜实现农村有意愿的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以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等为依托,构建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网络。支持乡镇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增加养老服务指导功能,将专业养老服务延伸至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和居家老年人。对于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原地改造升级项目,不需要调整规划用途,不额外占用建设指标。以行政村为单位,依托村民自治组织和邻里互助力量,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定期巡访制度,督促家庭成员履行赡养扶养义务,提供必要的援助服务,帮助解决基本生活安全问题。
6.数据来源: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司,全国医养结合管理信息系统。
(十二)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占比(%)
1.指标属性:
约束性指标,定量指标。
2.指标定义:
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
3.计算方法:
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占比(%)=提供老年友善医疗服务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00%。
4.指标目标:
《“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提出,到2025年,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85%。
5.指标意义:
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加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从文化、管理、服务、环境等方面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全面落实老年人医疗服务适老政策,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就医方面遇到的困难,为老年人提供友善服务。
6.数据来源: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报表。
(十三)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起数
1.指标属性:
约束性指标,定量指标。
3.指标定义: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规定,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指标目标:
《“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起数较2020年下降20%。
4.指标意义:
严格安全准入,加强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安全管理,制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矿山、工贸等“禁限控”目录,完善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数据库和动态统计分析功能,推动建立高危行业领域建设项目安全联合审批制度,强化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更加严格规范的安全准入体系,加强矿用、消防等设备材料安全管理,优化交通运输和渔业船舶等安全技术和安全配置。严格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制度,健全重大项目决策安全风险评估与论证机制。加强隐患治理,完善安全生产隐患分级分类排查治理标准,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实现隐患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建立危险化学品废弃报告制度,实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逐级挂牌督办、及时整改销号和整改效果评价。
5.数据来源:
应急管理部公告。
(十四)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不含中医专科医院)设置发热门诊比例(%)
1.指标属性:
约束性指标,定量指标。
2.指标定义:
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不含中医专科医院)设置发热门诊所占比例。
3.计算方法:
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不含中医专科医院)设置发热门诊比例(%)=设置发热门诊的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不含中医专科医院)/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总数×100%。
4.指标目标: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不含中医专科医院)设置发热门诊比例达到100%。
5.指标意义:
加强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建设。依托高水平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建设覆盖所有省份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依托基地组建中医疫病防治队伍,提升中医紧急医学救援能力。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不含中医专科医院)全部设置发热门诊,加强感染性疾病、急诊、重症、呼吸、检验等相关科室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6.数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疗服务监测网络直报系统。
【注释】
[1]王秀峰,苏剑楠,王昊,“健康中国”建设监测评估框架和指标体系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 2020,37(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