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考核评价的原则

三、健康中国行动考核评价的原则

(一)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健康中国行动立足全国一盘棋,全国整体推进,国民健康水平整体提升。需充分考虑健康中国建设总体要求,建立统一的考核体系,突出对各地共性要求,保持总体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方案相对稳定,确保空间维度的横向可比和时间维度的纵向可比,保障考核的权威性和公平性。同时,考虑到各地区的差异化发展,发展水平、发展空间差异以及区域特点,科学合理确定各地考核评价内容和方法,确保评价结果真实反映客观情况,确保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在全国共同考核的基础上,实行健康中国行动的地区差异性考核。

在全国总体考评框架下,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级别、不同部门单位的特点“量体裁衣”,科学研制、注重运用好个性指标,建立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考评内容和指标体系,是地方各级开展健康中国建设首要思考和决定的工作任务,决定了地方能不能干对,能不能干好。在注重共性指标的同时,确保既满足全国普遍需求“一盘棋”,又兼顾地方个别要求,有效防止指标设置“一刀切”“一锅煮”问题,有利于调动和保护好各地区、各层级政府的积极性,引导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形成鲜明地方特色,最终促进地方健康中国建设。

具体而言,对于国际通用的、国家发展共性要求的主要健康指标如,人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以及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相关指标,要在国家层面作出统一安排、调度和评价。同时,也要重视发挥各地、各行业的主观能动性,由各地、各行业提出具体的监测评估与考核评价指标,并统一纳入健康中国行动监测评估与考核指标评价体系。

(二)坚持重点与一般相结合

健康中国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落实健康中国行动15项重大行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是着眼于未来作出的国民健康战略安排,点多、线长、面广,技术性、政策性、关联性都较强。因此,健康中国行动考核评价需围绕着总体目标,聚焦重点领域和年度任务要求,避免“大而全”,切实提高年度考核评价的针对性和导向性,推动行动有效实施。应聚焦健康中国行动部署,精确定位,紧扣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突出打好健康中国行动重大任务攻坚战,完成对约束性指标任务的考核,防止把健康中国行动考核评价等同于部门、业务司局日常的工作考核,也要避免“考核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的现象。对于影响大、难度大、结果性指标,关系到各地区整体发展的,体现岗位重要职能的目标任务,应设置为重点考核评价对象并加大指标权重。对于影响较小、容易实现、过程中的业务指标,完成时间较短的工作任务,应设置为一般考核评价对象,减少权重,甚至可以不纳入考核指标体系。

(三)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实践证明,定量考核评价容易导致机械地追求分数的倾向,而忽略了对内在质量的要求;而定性考核评价,又容易使认识停留在模糊阶段,过多地依赖以往的经验和一时的印象,主观随意性较大。因此,单靠定性化、数量化考核无法认清评价对象的特征,应把定量与定性结合使用,建立一套既科学又易操作的考核评价体系。

由此可见,在开展健康中国行动考核评价工作中,要以定量考核为基础,测量方法科学、数据来源清晰,并具备较好的代表性和可获得性,且尽量省市县都有相关数据,用数据说话、用实效说话,确保全面、客观、真实反映整体工作情况。此外,要多考虑一些对日常工作的考核指标和数据值比较准确的指标,引导各地把功夫花在平时、把功课做在日常,避免年终考核前突击准备材料。而一些难以量化的指标,在坚持科学严谨规范的基础上,可以采用比较灵活的定性考核方式。

(四)坚持立足当前与兼顾长远相结合

健康中国行动具有周期长、时间跨度大、连续性和继承性的特点。因此,在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应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主要国民健康问题,充分考虑考核指标的可得性和考核方式的可操作性来设置年度目标任务,分阶段考核,逐步积累经验、改进完善,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确保不增加基层负担。同时,年度考核指标的设定要紧扣全国和当地健康中国行动部署,结合总体发展要求,科学设定中期任务、长远目标任务,分阶段考核工作开展情况,为各地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引领方向,实现近期工作与长远计划的有效衔接。

(五)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

导向是行动的指引和方向。目标导向重在谋划和布局,问题导向强调解决当前主要矛盾。以目标为“牵引”,将两者有机结合,在着力解决短期问题的同时,着眼于中长期发展,平衡好各方面任务之间的关系,方能在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保持定力和底气,以高质量的标准引领和驱动健康中国建设。

由此,面对健康中国行动不同阶段的多重目标和当前突出的多重健康问题相互交织,应围绕健康中国建设总体目标合理确定考核内容,增强针对性和导向性,同时树立问题意识,力争将面上遇到和背后隐藏的问题查清、摸透,做到提早部署研究,进一步明确具体思路、工作重点和方向,强化工作措施,以考核凝聚发展共识,强化正向激励、反向倒逼,推动行动有效实施。

(六)坚持平稳起步与逐步完善相结合

健康中国建设是一项持续性的、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久久为功的社会治理系统工程,有的指标需要持续改善,有的指标需要控制在合理区间,有的指标阶段性要求不同,应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结合年度考核实际情况及时“调、增、改、删、减”。根据健康中国行动起步阶段特点,充分考虑考核指标的可得性和考核方式的可操作性,在坚持科学规范的基础上,创新方式方法,简单平稳起步,逐步积累经验,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探索科学高效、客观合理的健康中国行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