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专项规划健康相关发展指标
(一)维护残疾人健康,加强对致残疾病及其他致残因素的防控,是《规划纲要》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规划纲要》明确要求,要制定实施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增强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开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残疾预防,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加大符合条件的低收入残疾人医疗救助力度,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实施精准康复,为城乡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健康中国行动未设置“残疾人健康促进行动”。2021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主要目标共11项,包括收入与就业、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个维度,其中约束性指标5项(详见表3-7)。
表3-7 “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主要目标

备注:指标名称前标“*”的,是约束性指标。
(二)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全民医保体系成熟定型,全民医保管理服务体系完善高效,现代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显著提高。2021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明确“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发展主要指标共15项,包括参保覆盖、基金安全、保障程度、精细管理、优质服务五个维度(详见表3-8)。其中约束性指标3项,分别为指标1: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指标7: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指标15:医疗保障政务服务事项窗口可办率(%)。前两项约束性指标已纳入健康中国行动监测评估指标体系(试行)(指标56,指标57)。指标7,同时被《“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列为主要发展指标(指标15)。预期性指标5: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为2021年新增监测指标,也被列入《“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主要发展指标(指标17)。
表3-8 “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发展主要指标

续表

续表

备注:指标名称前标“*”的,是约束性指标。
(三)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扎实做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十分重要,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能力,完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体系,提高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置能力。建立包括军队医疗卫生机构在内的海陆空立体化的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提升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建立起覆盖全国、较为完善的紧急医学救援网络,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紧急医学救援能力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力争将道路交通事故死伤比基本降低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明确“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主要指标共7项,其中约束性指标4项(详见表3-9)。
表3-9 “十四五”时期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主要指标

续表

备注:指标名称前标“*”的,是约束性指标。
(四)中医中药是我国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规划纲要》强调,要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拓展中医医院服务领域,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到2030年,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健康中国行动未涉及中医中药健康促进相关内容,江西省结合贯彻落实中医药强省战略,2021年就已经在国家监测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的基础上增加了具有江西特色的关于中医药健康服务监测评估4项指标。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中医药主要发展指标第15项,其中约束性指标1项(详见表3-10)。指标第7项: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比例在健康中国行动124项主要指标表述为:三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比例(指标第85项),相比较而言,《“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要求更为严格,由三级以上中医医院调整为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指标第12项: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比例(%)同时被列入《“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主要发展指标(指标第14项)。
表3-10 “十四五”中医药主要发展指标

备注:指标名称前标“*”的,是约束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