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

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环境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防治形势更加严峻。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让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及肺健康成为重要议题。

知识点

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简称,其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室内外空气污染物以及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的吸入。

哮喘的主要危险因素:遗传性易感因素、环境过敏原的暴露、空气污染、病毒感染等。

(一)行动背景

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7年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死亡人数居全球首位,每年死亡近100万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癌症。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3.6%,总患病人数近1亿。江西省部分农村地区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1.7%。慢阻肺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疾病负担的特点,患病周期长、反复急性加重、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我国哮喘患者超过3000万人,因病程长、反复发作,导致误工误学,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患者生活质量。通过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可以有效预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显著提高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二)行动任务

——个人健康管理

1.关注疾病早期发现。哮喘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建议尽快到医院确诊。

知识点

慢阻肺常见症状: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和(或)咳痰,40岁及以上人群,长期吸烟、职业粉尘或化学物质暴露等危险因素接触者,有活动后气短或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等症状者。建议每年进行1次肺功能检测,确认是否已患慢阻肺。

2.注意危险因素防护。减少烟草暴露,吸烟者尽可能戒烟。加强职业防护,避免与有毒、有害气体及化学物质接触,减少生物燃料(木材、动物粪便、农作物残梗、煤炭等)燃烧所致的室内空气污染,避免大量油烟刺激,室外空气污染严重天气减少外出或做好戴口罩等防护措施。提倡家庭中进行湿式清扫。

3.注意预防感冒。感冒是慢阻肺、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建议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和老年人等高危人群主动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

4.加强生活方式干预。建议慢阻肺和哮喘患者注重膳食营养,多吃蔬菜、水果,进行中等量的体力活动,如太极拳、八段锦、走步等,也可以进行腹式呼吸,呼吸操等锻炼,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积极参与康复治疗。

5.哮喘患者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各种诱发因素。宠物毛发、皮屑是哮喘发病和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建议有哮喘患者的家庭尽量避免饲养宠物。母乳喂养可降低婴幼儿哮喘发病风险。

——社会参与任务和政府主要职责

1.将肺功能检查纳入40岁及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推行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发现疑似慢阻肺患者及时提供转诊服务。推动县及以上综合医疗机构配备大型肺功能检查设备;各地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体检机构配备简易肺功能检查仪等设备,做好基层专业人员培训。提高居民慢阻肺、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知晓率。

2.研究将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为慢阻肺高危人群和患者提供筛查干预、诊断、治疗、随访管理、功能康复等全程防治管理服务,提高基层慢阻肺的早诊早治率和规范化管理率。

3.着力提升基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能力和水平,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相关诊治设备(雾化吸入设施、氧疗设备、无创呼吸机等)和长期治疗管理用药的配备。

4.加强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运用临床综合评价、鼓励相关企业部门研发等措施,提高新型疫苗、诊断技术、治疗药物的可及性,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三)行动目标

(四)行动实践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要坚持共建共享,广泛宣传疾病防控知识,引导居民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着力提升基层防治能力和水平,推动形成医防结合的呼吸系统慢病防控体系,切实保障人民健康。一是开展试点,探索防治技术。制定印发《江西省慢阻肺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工作方案》,多机构协同推进慢阻肺防治事业。开展慢阻肺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干预随访管理,提升居民对慢阻肺防治知识知晓率。探索研究筛查和综合干预适宜技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服务水平。逐步建立慢阻肺流行趋势监测网络,形成慢阻肺疾病防治长效工作机制。二是积极宣传,普及健康知识。以慢阻肺高危人群筛查项目启动为契机,利用各种宣传平台,开展了网络科普短视频大赛,发布举办“慢阻肺高危人员防治活动”科普。利用医院新媒体优势,多渠道,多介质向公众传播健康知识。开设健康知识普及频道,利用江西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 “天天健康”栏目,邀请省呼吸系统权威专家在电视上授课,让百姓免费获取专业的慢阻肺防治知识。三是加强筛查,普惠民生。鼓励全省各地积极开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项目,2021年度完成3.3万人筛查,6000人随访干预综合管理,对慢阻肺高危人群、确诊人群进行规范化随访管理,做好患者康复指导、心理支持。开展对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阻肺健康指导、肺功能仪的使用、筛查流程、干预管理等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阻肺诊断和防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