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健康促进行动

四、老年健康促进行动

老年人健康快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是关口前移和主动健康的战略部署,是政府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不仅对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更是对实施健康中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行动背景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较2010年上升了5.44个百分点。“十四五”时期,预计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20%,中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2]。截至2021年,江西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69.07万人,占总人口的17.02%;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60.05万人,占总人口的12.40%。开展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对于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行动任务

——个人和家庭健康管理

1.参加定期体检。

知识点

老年人健康重点关注:经常监测呼吸、脉搏、血压、大小便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必要时就诊。积极配合健康检查,了解自身脑、心、肺、胃、肝、肾等主要器官的功能情况。

2.加强体育锻炼。适度运动。在重视有氧运动的同时,重视肌肉力量练习和柔韧性锻炼,适当进行平衡能力锻炼,强健骨骼肌肉系统,预防跌倒。

知识点

如何预防老年人跌倒?

1.谨防地板打滑:地面采取防滑措施并保持干燥。在家里穿防滑拖鞋。老年人不宜坐过高或过低的椅子/床,最适宜的高度是46厘米。

2.谨防浴室打滑:浴室地面保持干燥,安装防滑砖。在水池旁、马桶旁、浴室安装扶手。在洗澡间为老人配备一个防滑小板凳,让老人坐着洗澡。

3.谨防光线不足:家居环境保证足够的照明亮度。安装便于老年人开关的夜灯,方便老年人夜间起夜使用。

4.老年人活动不宜着急或过快。

5.坚持长期规律运动:打太极拳是一项非常好的锻炼方式,每周还可以至少做2次平衡操和柔软操,但每次活动时间不宜太长,以不感觉到累为宜。

(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健康中国人行动手册》)

3.改善营养状况。主动学习老年人膳食知识,精心设计膳食。有意识地预防营养缺乏,延缓肌肉衰减和骨质疏松。老年人的体重指数(BMI)在全人群正常值偏高的一侧为宜。

知识点

老年人膳食营养要点:选择营养食品,保证食物摄入量充足,吃足量的鱼、虾、瘦肉、鸡蛋、牛奶、大豆及豆制品。消瘦的老年人可采用多种方法增加食欲和进食量,吃好三餐,合理加餐。消化能力明显降低的老年人宜制作细软食物,少量多餐。

4.做好慢病管理。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应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并在医生指导下,做好自我管理,学习并运用老年人中医饮食调养,改善生活质量。

5.促进精神健康。多运动、多用脑、多参与社会交往。老年人及其家属要了解老年期痴呆等疾病的有关知识,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到专业机构检查。

6.注意安全用药。老年人疾病发病率高,且药物代谢、转化、排泄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主动监测用药情况,记录用药后主观感受和不良反应,复诊时及时向医生反馈。

7.注重家庭支持。提倡家庭成员学习了解老年人健康维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照顾好其饮食起居,关心关爱老年人心理、身体和行为变化情况,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安排就诊。

8.鼓励社会参与。老年人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和身体状况,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公益事业和休闲娱乐等社会活动。

——社会参与任务

1.全社会进一步关注和关爱老年人,构建尊老、孝老的社区环境。鼓励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基层老年协会、有资质的社会组织等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培训专兼职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

2.支持社会组织为居家、社区、机构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照护和精神慰藉服务。

3.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与高新技术企业深度合作,开展大型队列研究,研究判定与预测老年健康的指标、标准与方法,研发可穿戴老年人健康支持技术和设备。

4.鼓励健康服务相关企业结合老年人身心特点,大力开展健康养生、健康体检、咨询管理、体质测定、体育健身、运动康复、健康旅游等多样化服务。

——政府主要职责

1.开展老年健身、老年保健、老年疾病防治与康复等内容的教育活动。推广老年期常见疾病的防治适宜技术,开展预防老年人跌倒等干预和健康指导。

2.实施老年人心理健康预防和干预计划,为贫困、空巢、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高龄独居老年人提供日常关怀和心理支持服务。

3.建立和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优化老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积极发展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医疗机构。推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增加老年病床位数量。

4.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功能,发挥家庭医生(团队)作用,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免费提供健康体检。为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制定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的服务标准和操作规范。

5.扩大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覆盖广度和服务深度,根据老年人不同体质和健康状态提供更多中医养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6.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推动发展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

7.全面推进老年医学学科基础研究。推行多学科协作诊疗,重视老年综合征和老年综合评估。大力推进老年医学研究机构及创新基地建设。

8.支持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开设老年医学相关专业或课程,加快培养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适应现代老年医学理念的复合型多层次人才。

9.提出推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研究完善照护服务标准体系,建立健全长期照护等级认定标准、项目内涵、服务标准以及质量评价等行业规范和体制机制。

10.逐步建立完善支持家庭养老的政策体系。加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场所和相关服务队伍建设,鼓励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11.推进老年人社区和居家适老化改造,支持适老住宅建设。

12.鼓励专业技术领域人才延长工作年限,各地制定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鼓励引导老年人为社会做更多贡献。鼓励老年人参加志愿服务。

(三)行动目标

(四)行动实践

紧紧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这一主线,不断发展完善老年健康服务内容,努力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推动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一是多管齐下,不断提升老年健康素养。充分发挥全国爱牙日、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世界卫生日、老年健康宣传周、敬老月等专题宣传活动,宣传普及老年健康知识,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监测管理,将老年人的营养健康纳入居民健康档案,加强社区老年人体育建设,不断提高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和赛事活动的积极性。二是多措并举,不断提高老年健康服务水平。积极发展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涉老医疗机构,大力推动医养结合融合发展,不断提高老年疾病防治和诊疗服务水平。加快建设老年医院的步伐,重点推动发展老年医学科建设,积极推动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三是多方联动,不断营造老年健康友好环境。加强对家庭成员学习了解老年人健康维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加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场所和相关服务队伍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开展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从改善提升老年人在居住环境、日常出行、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社会参与、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着手,推进城乡老年友好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