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类三 “健康促进医院”慢病管理要先行
一、工作背景
近些年,由于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人群越来越多,而慢病死亡率在农村高达79.5%。乐平市人民医院是“中国县域慢病管理中心”成员之一。近年来,该院持续推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用好国家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智能信息化一体的慢病管理平台,不断加强和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持之以恒地将慢病管理工作推向纵深。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慢性病管理架构。一是开展制度建设。成立乐平市县域慢病健康管理中心,迅速开始建章立制,从慢病的县乡一体化、管理信息化、管理能力、质量管理与提升等方面制定了近百个实施细则,然后基于临床及医共体成员的持续反馈,逐步完善。医院将五大慢病的高危人群筛选立足于乡村,特别是慢病病人的直系亲属。二是组建专家团队。慢病管理中心与临床慢病科室组成慢病管理专家团队,辐射到乡镇医共体成员单位,形成了由领导挂帅、临床专家主导、医护协作、城乡结合的多方位立体、多学科交融的精细化智能管理网络。六大慢病科室主任把关,科室业务骨干亲力亲为,慢病管理工作人员积极牵线搭桥,医共体及患者积极响应。三是病人管理智能优化。利用慢病管理平台,对所有慢病人群及高危人员进行个性化智能管理,如生活方式干预、定期随访、发布安全用药信息;通过院前筛查、院中就治、院后随访形成一站式的患者管理流程。
(二)实行全方位管理措施。对慢性病的健康管理要实行院前、院中、院后三管齐下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一是实施院前筛查。从单个专业组下乡镇单项筛查,发展到多个专业综合检查;从发病病人到其亲属,到高危人群。主要筛查工作包括,下乡对口支援医务人员在服务期协助当地卫生院到各个自然村,进行第一步的初筛;各慢病专业管床医师每月定期签约,指导慢病管理;医院六大慢病专家团队,每月分赴各医共体单位现场筛查并提供教学指导。二是院中救治服务。申请医保定点医疗机构,HIS管理系统与医保无缝接口,开通了慢病报销;整合就医流程,形成完整的挂号、缴费、开方、报销、取药一站式服务;开通慢病管理信息系统,并与医院HIS系统互联互通,对慢病患者进行筛查和管理,建好慢病档案。三是实行院后随访。从最初出院病人的电话回访,简单了解病情,扩大到目前药学服务、复诊提醒、线上健康教育、再次返院复诊日期确定、与经治医师对接等全智能化管理,具体量化复查指标等,达到了综合控制目标。
(三)建设健康促进医院。一是率先在全省独立开展糖尿病教育。依托STEP课程,率先在全省独立开展糖尿病教育,分别于2017—2019年、2018—2019年两次与北京大学护理学院联合开展了“Ⅱ型糖尿病患者结构化教育的临床效果、行为改变机制及经济学评价研究”“移动互联网+STEP在Ⅱ型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两大科研课题。经过STEP教育的Ⅱ型糖尿病患者HbA1c指标较基线下降0.7%,血脂达标率明显提高,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提高2分,糖尿病自我效能改善2分。二是知识宣教成为主旋律。每周固定的健康宣传教育成为乐平市人民医院的品牌。周二的肾病透析讲座、周三的糖尿病饮食运动知识及胰岛素宣教,见证了肾内科、内分泌科十几年来的坚持与执着,呼吸科、神经内科近年的科普教育也做得风生水起,心内科、肿瘤科也在紧锣密鼓,制定并实施计划。三是拓展慢病管理外延。探索把肿瘤、慢性肾病等乐平市高发的慢病逐步纳入慢病智能管理平台,以拓展慢病管理的延伸;同时结合临床及病友的反馈意见,不断细化平时管理工作,提升慢病管理水平,完善慢病管理内涵。
三、推进成效
(一)慢性病患者受益。为高危人群和慢病患者提供有特色的医疗服务,截止到2022年6月,已开展慢病药学服务22.45万人/次、复诊提醒4.55万人/次、推送健康宣教知识服务11.95万人/次。
(二)社会效益逐渐明显。以糖尿病患者为例,经系统管理后,病人平均每人减少其住院次数 2次,平均每人减少其医疗花费10000元(不含医保报销);其中经STEP教育后不住院的患者有19人,平均每人减少其住院次数3次,平均每人减少其医疗花费15000元(不含医保报销)。
(三)获得示范单位荣誉。2021年3月通过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现场核查,2021年10月成为中国慢病协同体系示范单位和慢病管理创新单位,是江西省唯一一家通过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审核并授牌的单位。(江西省乐平市人民医院)
专家点评: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慢性病的防治是关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的目标。该案例基于在县级医院使用慢病管理信息系统,对慢病患者进行筛查和管理,并独立开展糖尿病教育,助力医疗机构提升对慢性病患者的管理率,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切实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是慢性病防控的有效实践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