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理类二 健康社区建设有“赣标”
一、工作背景
2019年1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健康江西行动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19〕20号),同时,健康江西建设工作委员会印发《健康江西行动实施方案(2019—2030年)》(健康江西委发〔2019〕1号)等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健康江西建设新格局,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单位(企业)、健康学校、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工程建设。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广大群众居住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健康社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作为疫情防控的基本防疫单元,在现场处置、人员管控、健康监测、社区隔离、群防群控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如何乘胜追击、乘势而上,推进后疫情时代健康社区建设成为既具前瞻性,又具紧迫性的重要课题。
二、主要做法
为加快形成“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健康江西建设新格局,推进健康社区建设,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健康江西建设,由江西省卫生健康委提出,江西省卫生健康监测评价中心调研制定了《健康社区建设规范》(DB36/T 1573-2022)江西省地方标准,2022年5月30日经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并于2022年7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将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遵循导向性、完整性、可操作性、规范性等起草制定原则。
(一)在健康环境方面。从社区外环境、消防和安全设施、生活垃圾、公共厕所、畜禽饲养、饮水安全、食品安全、控烟、病媒生物防制、环境治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如:社区消防车通道通畅,每年至少组织1次防震减灾和急救培训,二次供水设施给水水池、水箱等储水设备应每半年不少于1次清洗消毒等。
(二)在健康服务方面。从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医融合、重点人群、医养结合、健康教育和促进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开展中医非药物疗法,社区每年至少开展2次健康教育服务等。
(三)在健康文化方面。从健康氛围、开展文化活动、健康家庭促进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如:社区至少组建2支业余文化团队,每年至少举办4次文化活动,每年至少组织1次“健康家庭”评选活动。
(四)在健康人群方面。从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居民运动方式、心理健康服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如:居民每周体育锻炼频率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强度中等程度及以上等。
(五)在服务支撑建设方面。从组织机构、制度建设、工作机制、健康服务的从业人员、心理健康咨询室、文化活动室、健康装备、健康宣传教育设施、病媒生物防治设备和急救设备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如:完善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社区要配置至少1个心理健康咨询室、文化活动室、健康文化长廊、健康教育场所、健康步道等。
三、推进成效
根据全省健康细胞建设的部署,按照《健康社区建设规范》江西省地方标准的要求,各地积极打造健康社区建设典型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带动全省健康社区(村)建设。通过开展精准基础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实现“医院”“社康”“社区”“居民”四方联动,各司其职,形成链条式服务。健康社区内健康素养水平较大提高,居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类健康社区开展各类健康讲座300场、健康活动520场、健康宣传360场,评选健康家庭200户,开展健康素养大赛60场。(江西省卫生健康监测评价中心)
专家点评:江西省通过制定《健康社区建设规范》地方标准,细化健康社区建设的各项要求,完善健康社区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规范了江西省健康社区建设,是江西省第一个健康类地方标准,填补了健康江西建设方面的地方标准空白,在全国健康社区建设方面也属于领先水平。此标准的出台将极大促进江西省健康社区规范化建设,有助于加快形成有利于社区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和社区发展模式,为社区群众提供“零距离”健康服务,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社区的认同感,推动健康江西和幸福江西建设。